養生小課堂:夏日總覺疲憊乏力 你該除濕了

炎炎盛夏,很多人會覺得渾身乏力、多汗,或是發現自己吃得不多,小肚腩卻越來越大,身上還不時出現濕疹。

養生小課堂:夏日總覺疲憊乏力 你該除濕了

其實,這可能是濕氣在作怪。什麼是濕氣?它對人體又有何影響?

暑天過於疲憊,或是濕氣太重

張先生今年33歲,平時工作認真的他忽然感覺非常疲憊,早上很難起床。

他以為自己是缺少睡眠、工作壓力過大所致,就沒放到心上。

但天氣漸熱,他越來越不舒服,頭暈乏力、口幹口苦,還出現了腹瀉等症狀,嚴重影響工作、生活。

到醫院就診後,被醫生診斷為濕氣過重。

養生小課堂:夏日總覺疲憊乏力 你該除濕了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時明偉介紹,濕氣可理解為體內多餘的、不能正常代謝的水分。

濕有外濕、內濕之分:

外濕即潮濕環境中感受的濕邪而導致病證,一般是長期的氣候潮濕或居住陰暗潮濕的房子等,使濕邪侵襲人體,以肢體困重、酸痛為主,也見皮膚濕疹、瘙癢。

內濕多由於脾失健運、過食油膩之品、嗜酒飲冷或思慮多而運動少,損傷脾胃運化功能,使水液不能正常運轉,積而成濕。濕濁內生,以脘腹痞脹、噁心、納呆等症狀為主。

時明偉介紹,夏季炎熱多雨,氤氳薰蒸,潮濕充斥,此時濕氣最易侵襲人體而成暑濕。

且空調的普遍使用讓體內汗液不易排出,瘀滯體內,使濕氣加重。

養生小課堂:夏日總覺疲憊乏力 你該除濕了

  濕邪為六淫之一,易損傷人體陽氣,阻滯人體氣機。
  濕氣重可使人體產生許多不適症狀,如身體困倦、四肢沉重、食欲減退、皮膚起疹、大便黏膩不爽、舌苔黃中帶膩等。
  濕邪還會與他邪共同致病,如濕鬱易化熱,漸成濕熱;還可與風邪、暑邪合併為病,如風濕證、暑濕證等。
  想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濕氣過重,時明偉建議,可在如廁後看大便是否黏膩,即粘在馬桶壁上是否能沖乾淨。
  此外,平時吃飯並不多,小肚腩卻越來越大,身上還不時出現濕疹,也是濕氣重的表現。
  專家支招:內外兼修祛濕氣
  時明偉表示,祛除濕氣可以從內、外兩個層面入手。 在“外”注意避免久處陰暗潮濕環境,需多通風、曬太陽;不大量食用生冷、油膩食物,尤忌暴飲暴食,宜多清淡、易消化飲食;不宜久坐久臥,宜多運動,一動而陽氣升,陽可化濕,運動後出汗,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 在“內”做好以下四點:
  多吃健脾利尿的食物
  如莧菜、扁豆、苡仁、冬瓜、綠豆、西瓜等。
  莧菜梗性涼味甘,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等作用。
  扁豆有補脾益氣、消暑化濕、利水消腫等功效。苡仁則能健脾除濕、增強腎功能。
  另外,冬瓜和西瓜性寒味甘,是清熱生津的食物,濕熱天氣多吃冬瓜和西瓜都有較好的利尿作用。
  按揉穴位以健脾祛濕
  如按摩腘窩、腘橫紋中點的委中穴,有助於疏通膀胱經、祛濕排毒,方法是將手掌搓熱,來回搓擦兩側腘窩,間斷按壓穴位,以局部發熱、酸脹為度。
  也可以按揉小腿內側的陰陵泉穴、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處的足太陰脾經穴位,可健脾、益氣、化濕,方法是用拇指指腹按揉,以局部酸脹為度。
  熱水泡腳

水溫以40℃左右為宜,水量漫過腿肚,時間以感覺額頭出汗、後背發潮為度。

養生小課堂:夏日總覺疲憊乏力 你該除濕了

艾灸

艾灸神闕、關元、命門等穴,可溫腎健脾、助陽化濕。

版權宣告:
作者:Julie Selby
連結:https://sh100k.com/yang-sheng-xiao-ke-tang-xia-ri-zong-jue-pi-bei-fa-li-ni-gai/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THE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