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家牛頓的故事

一、童年

牛頓是17世紀的自然科學家。

1642年牛頓出生在英國北部林肯郡一個名叫烏爾索普的鄉村。是一個遺腹子,出生前三個月父親去世。因生活條件差,母親虛弱,孩子瘦小,一般人以為這孩子很難存活,殊不知后來竟成為世界聞名的偉大科學家。

母親改嫁不久,牛頓便由外祖母扶養,家中除了外祖母與舅舅很少與人往來,從小寡言少語,唯獨興趣是看小畫書,有時根據畫面圖形動手用鋸、錘制作木頭機械玩具自玩。

7歲后繼父去世,回到母親身邊,因弟、妹較多,母子感情蔬遠。母親有意讓他當個農民,跟著下地學農。牛頓不從。在舅舅的邦助下進鎮學徒,幾天后舅舅發現牛頓并不去學徒,卻坐在路邊人家屋檐下看書。舅問他可愿意上學,牛頓高興。

舅把他送到遠處一所學校,寄托在朋友家里,在校學習用功,朋友家書多,尤其數學多,正適合牛頓閱讀促進成長。幾年后以優異成績考入劍橋三一學院。學院巴羅教授發現牛頓具有非凡才能,推薦他當研究生,指出攀登科研高峰方向。牛頓努力去做。

道路總是曲折彎延。一埸鼠疫在倫敦流行,各學校關閉停課。牛頓只得回家居住。一天旁晚,牛頓坐在樹下乘涼,一個熟透的蘋果不偏不斜打在牛頓頭頂,不顧疼痛,沒急去拾頻果,抬頭看樹,見一輪明月掛在天空。蘋果為什么落地,月亮為什么在天上不落?這一切引起了牛頓濃烈興趣。

二、疑問

不久疫情解除,學校復課。牛頓帶著問題回到學校,除正常聽課外,一頭扎進圖書館尋找蘋果落地、月亮懸空的答案。

那時圖書館不像現代,書目成排,只是少數幾本哲學、數學,幾本雜志刊物外很少研究讀物。倒有一本小冊子值得一看,即哥白尼和托勒密的對話有意思,托勒密說太陽圍著地球轉——“地心說”;哥白尼說地球圍著太陽轉才對——“日心說”。地心說除太陽圍地球轉外所有星球都圍地球轉,為了糾正各星球軌道,地球的園周掛滿了園圈。日心說卻簡明,一個太陽外圍多個星球轉動一目了然。

可托勒密是權威人物,他的思想當時進步,已統治人們思想1000多年,被羅馬教皇當作上帝詣懿,誰反對,就是殺頭之罪。哥白尼寫好“日心說”后,將稿子壓在枕下十多年不敢發表,怕引來麻煩,80多歲了被學生布魯諾拿到國外印發,引起國外許多人士重視研究。掀起日心說與地心說爭論浪潮。

這消息傳到羅馬教皇耳中,派人捉拿哥白尼,見已80多歲躺在床上閹閹一息,作罷。把布魯諾以請他回國教學為名騙來,吊在十字架上活活燒死。把另一“日心說”崇拜者咖里略罰其終身監禁。牛頓對日心說和地心說故事興趣極高。

再讀一本最近出版的雜志,是開普勒寫的天體三定律,更有意思,曰:地球圍繞太陽轉是一個橢圓圈;每天的角動量相等;橢圓長半徑的立方等于地球圍太陽轉軌道的平方。這就解釋了地球為

什么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氣候之分。這有意思,奇!

再看一篇法國笛卡爾寫的,說地球圍著太陽轉是用力轉動“以太”物質引起的,好像一桶水以手用力轉動一樣。牛頓取來一桶水伸手用力轉,故然這樣。可誰能用這么大力轉動太陽?以太是什么?答曰:上帝,以太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

還有一本雜志是法國人傅科報導的地球每天自轉一周。

開普勒說地球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之分,都因橢圓之故;傅科說地球有白天黑夜之分都因地球自轉之故。

牛頓以當時英國尺碼用圓周率計算一下,每天我躺在床上不動,也得向前行走十萬八千里路。有意思!

得找上帝的力,弄清以太是什么?

三、研究

牛頓發現運動是絕對的,無論人或物。靜止是沒有的,或相對的。整體思考這些,為什么?上帝的力太大,沒法測量;一天突然想到水,最現成。提著一桶水走路你得出力;不出力,水是不動的。他把水作些規定,100立方厘米水在地面上的質量為一公斤,提著一公斤水每秒鐘前進一大步為(以后國際改為米)為一牛頓。研究出力的量度了。有了一種辦法,好。

牛頓發現在地球上作相對運動必須用力,否則總是靜止不動。他把力寫成公式:F=Ma。F當作力,M當作質量,a作加速度。創出任何運動的力。稱為慣性定律。

牛頓試驗推動一物體,那物體總給予一個相等的反推力。他稱為作用和反作用力。后來稱第二運動定律。

牛頓又發現任何物體間有互相吸引力,如地球吸引月球,月球也吸引地球,而且吸引力大小與物體質量大小成正比,與之間距離成反比。后來牛頓定為運動第三定律。

繼續研究發現,天上所有物體之間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所以太陽、月亮、星星誰也不靠近誰,各行其道。稱為萬有引力。

牛頓整天想啊,試驗、研究、觀察、計算、找書閱讀、參考。整正十年寫成一本書,書名:“自然哲學數學原理”。成為當時和后世幾百年人們研究自然的經典。

作者:維洲

版權宣告:
作者:Riley.Chou
連結:https://sh100k.com/%e8%87%aa%e7%84%b6%e7%a7%91%e5%ad%a6%e5%ae%b6%e7%89%9b%e9%a1%bf%e7%9a%84%e6%95%85%e4%ba%8b/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THE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