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黃酮的新陳代謝
苷元的形成
食物中的異黃酮形式是配糖物,這意味著它是與糖綁定的。這種配糖物具有很好的水溶性。這些共軛異黃酮需要經歷進一步轉變。攝入體內后,它們在腸道內被β-葡萄糖苷酶水解,釋放主要的生物活性苷元(大豆甙元,染料木素和黃豆黃素)。這些糖苷配基可以被吸收,并進一步代謝出雌馬酚等特殊代謝物。
飲食對異黃酮代謝的影響
糖苷配基的進一步代謝看起來可以被飲食強烈影響。增加腸發酵的高碳水化合物環境可以導致更多植物雌激素被轉變為雌馬酚。雌馬酚的效力比它的植物前期形式黃豆配基更強大。此外,腸道顯微植物群對異黃酮代謝也有影響。在腸植物群較少時,代謝率也會降低。脂肪攝入量較高時,腸道菌群很難從異黃酮合成雌馬酚。
和內源性雌激素一樣,異黃酮也是在腸道和肝臟進行代謝。它們沿著整個小腸吸收,并分泌膽汁和尿液。每個人的異黃酮排泄物代謝會有很大不同,這可能與各自擁有不同的腸內顯微群有關。
吸收的雌馬酚顯示出較少的綁定血清蛋白傾向,因此比雌二醇有更大可用性。在經常消費大豆的情況下(每天50毫克異黃酮),血漿異黃酮雌激素水平會遠遠超過正常濃度。這項調查引起了一種猜測,即異黃酮具有對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這也可以很好的解釋為什么大豆占飲食很大部分的國家居民患激素依賴性疾病較少的原因。
版權宣告:
作者:Riley.Chou
連結:https://sh100k.com/%e5%bc%82%e9%bb%84%e9%85%ae%e7%9a%84%e6%96%b0%e9%99%88%e4%bb%a3%e8%b0%a2/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