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遺忘曲線?

遺忘曲線是一個能解釋我們如何隨著時間推移忘記事情的曲線。它是由當時的著名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在1885年構想出來的,他基于自身的試驗理解人類思想能對信息記憶保持多長時間。艾賓浩斯發現我們會在學習東西的最初一小時忘記一半,并且新材料需要周期性復習才能在記憶中變的穩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也是理解人類記憶的開創性進步。

艾賓浩斯利用科學步驟研究思想保持和忘記信息的能力。他把自己當做實驗體,并通過創造一套由2300個三字母,無意義單詞組成的試驗方法測試自己記住信息的能力。其目的是找出能記住沒有意義或與自己無關信息的好方法。他研究這些單詞的多重列表,以及間隔不同時間后回想起它們的能力。

他的試驗結果給科學團體提供了對人類記憶的許多有價值的見解。這個公式是 R = e^(-t/s),t和s代表學習過后的時間和記憶強度,R代表的是記憶保留能力。1885年,他將遺忘曲線的描述發表在文章中,標題用的是“記憶:實驗心理學的一個貢獻。”試驗結果被用于形成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揭示了信息是如何隨時間推移被遺忘的。

根據他的發現,人們在學習后的最初20分鐘會忘記40%,并且在六天后只記住30%的信息。一段時間后,遺忘達到穩定期,遺忘率變慢。這意味著作為長期記憶存儲的數據相對穩定。艾賓浩斯還發現了復習能提高記憶的信息數量,并且每次復習能增加下一次復習需要的間隔時間。

他的開創性研究讓人了解到許多記憶的本質方面。他告訴人們記住信息如何困難并沒有實際意義,還證實可以通過復習新材料提高記憶能力,并且第二次復習比第一次更容易記住。盡管該項研究很古老,但遺忘曲線提出的見解仍然被當代心理學家利用。

版權宣告:
作者:Riley.Chou
連結:https://sh100k.com/%e4%bb%80%e4%b9%88%e6%98%af%e9%81%97%e5%bf%98%e6%9b%b2%e7%ba%bf%ef%bc%9f/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THE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