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要素成本?
要素成本表示生產一件商品所需各個項目的成本總合。這些成本包括原材料、將原材料轉變成最終產品的勞動力,以及電力、租金和其它固定成本等分攤到商品的間接成本。產品和服務用要素成本與允許市場對產品定價有很大不同。
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力和資本。這些項目是生產商品和服務必需的,大多數企業需要購買或花費時間和金錢獲得這些生產因素。在要素成本原則下,企業可以在交易產品時向消費者索取所有這些生產成本。該成本核算過程的一個主要問題是企業將低效率傳遞給消費者。例如,消費者想買一個5元的裝飾物。但基于要素成本,沒有企業能生產低于7元的裝飾物。如果成本增加是企業生產效率低下的結果,消費者就不得不為這種低效率買單。
用要素成本核算商品成本的好處是能讓消費者避免支付間接稅。許多企業將辦理企業執照,或其它不可避免的稅費添加到生意成本里,也就是他們生產的商品和服務。這些成本不合理的提高了產品價格,并導致消費者用于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收入減少。政府補貼有助于降低產品和服務的要素成本。補貼產品能幫助企業在將產品出售給消費者之前收回一些成本。通過補貼過程,政府可以嘗試抵消與生產因素有關的高成本,因此而擴大消費者持有現金的購買力。
基于商品和服務基本費用的要素成本通常是給生產出來的商品制定真實的經濟價值。如果企業不能控制成本,可能會導致利潤過低或沒有。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補貼是企業賺取資本繼續生產商品和服務的關鍵。新興技術或市場需求量不大的新行業可能難以讓企業生產。政府能通過抵消與生產因素有關的要素成本幫助這些新技術發展。
版權宣告:
作者:Riley.Chou
連結:https://sh100k.com/%e4%bb%80%e4%b9%88%e6%98%af%e8%a6%81%e7%b4%a0%e6%88%90%e6%9c%ac%ef%bc%9f/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