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冠花的傳說故事

原產于印度的雞冠花,在印度被稱為“波羅奢花”,于唐朝時傳入中國。在舊時農歷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雞冠花常被用來祭祖,中秋節用來拜月。為何雞冠花在當時人們的心中有如此神圣的地位呢?也許跟一個神話傳說故事有關。

相傳古代的某個村莊附近的山上有個蜈蚣精,常會變成美貌的女子出來迷惑年輕的男子,并與他們結為夫妻,然后將他們騙到山上的洞穴里熏暈,吸食他們的腦髓,將其致死,十分可怕!

有一天,村里一個叫雙喜的年輕人也被她迷住了,并將她娶回了家。雙喜家養了一只大公雞,它看出了蜈蚣精的本來面貌,于是就撲上去啄蜈蚣精。但雙喜并不知道其中的原由,還在蜈蚣精的挑唆下將大公雞趕出了家門。大公雞跑到山上再也沒有回來。

這天,蜈蚣精將雙喜騙到了山上的洞穴里,并噴出一股毒霧將雙喜熏得失去了意識。正當她準備吸食雙喜的腦髓時,一只大公雞突然撲了上來,沖著蜈蚣精的腦袋使勁地啄。蜈蚣精迫于無奈現出了原形,于大公雞展開搏殺。最后,大公雞終于將蜈蚣精的腦袋啄出了一個大洞,將其啄死了,但大公雞也是傷痕累累,且因中毒太深而隨后死去了。

雙喜醒來后,看到了身旁的大蜈蚣和大公雞的尸體,而那只大公雞正是自己養的那只。他環顧四周,看著那些搏殺后留下的痕跡,終于恍然大悟,明白了大公雞一見到他的妻子就啄的原因,而被自己趕出家門的大公雞還舍身救了他的命。他感到十分的羞愧、懊悔、傷心、難過,將大公雞抱在懷里,眼淚一滴滴地落在它傷痕累累的身上。

雙喜后來將大公雞埋在了山坡上。過了一段時間,在埋大公雞的地方居然長出了一棵小草,后來還開出了一種極似大公雞雞冠的花來,整個植株宛如一只昂首欲啼的大公雞。人們認為它就是雙喜的那只大公雞變得,并給它起名為“雞冠花”。這種花也因此象征著永生、不死。

下面還有一則關于雞冠花的故事,是一首與雞冠花有關的詩篇的來由。

古代文人墨客吟誦雞冠花的詩句頗多,其中有一首詩的來由十分有意思,并被傳為佳話。明代永樂年間,著名才子、翰林學士解縉主持編纂《永樂大典》,在明成祖朱棣身旁供職。解縉學識淵博,文思敏捷,才華橫溢,頗受皇帝賞識。而且為人耿直、剛正不阿、不畏權貴。朱棣對他抨擊時政頗感不快。

有一天皇帝以雞冠花為題,令解縉即興賦詩一首,想以此挫挫他的銳氣。解縉略加思索,隨即吟誦道:“雞冠本是胭脂染……”這一句剛念完,皇帝突然從袖中抽出一枝白色的雞冠花來,笑道:“為何這枝雞冠花是白色的呢?”沒想到解縉隨機應變,閃念之間便接著吟誦道:“今日如何淺淡妝?只為五更貪報曉,至今戴卻滿頭霜。”皇帝聽后,不禁連聲稱妙。

版權宣告:
作者:Riley.Chou
連結:https://sh100k.com/%e9%b8%a1%e5%86%a0%e8%8a%b1%e7%9a%84%e4%bc%a0%e8%af%b4%e6%95%85%e4%ba%8b/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THE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