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梅與臘梅有什么區別?

臘梅是臘月開的梅花嗎?臘梅和蠟梅到底哪個名字更準確?

雖然蠟梅和臘梅都指的是同一種花,但是這兩個名稱還是有所區別的。不管以前或是現在的課本上是怎么寫的,只要我們有心深究一下,便可知到底用哪個名字更貼切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文化精髓都可以追根溯源的。

蠟梅的寫法以“蠟梅”為正,“臘梅”亦通。就好像一個人有大名和小名,大名是正名,而小名只是俗稱或別稱。

蠟梅的圖片

不論是蠟梅也好,臘梅也罷,其中的“梅”字絕非指它就屬于梅花,而是因為它具有梅花的某些特征,比如形、香和傲寒而立的品格。從生物學角度看,蠟梅與梅花也并非同一種植物,蠟梅,屬蠟梅科,落葉灌木;而梅花,屬于薔薇科,是一種落葉喬木。據查考,稱其為“蠟梅”,是因其花瓣色似蜜蠟,質感像捻蠟而得名。至于“臘梅”,是因為農歷十二月被稱為“臘月”,而這種花通常在每年的冬末開放,所以俗稱它為“臘梅”。

看古代詩詞,你會發現,詩人們多圍繞著“蠟”來做文章,從“蠟”字上抒發情思。可見如同蠟般的質感已經成為蠟梅的鮮明特質,這是“臘”所不及的。既然是花名,更需形象描述,而這“蠟梅”就比“臘梅”更形象,更具有深意。“臘”除了說明蠟梅是臘月開花之外,似乎無更深的含義了,如以其傳情,效果就遠不如“蠟梅”更貼人心了。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古人對蠟梅都有什么說法,以使我們更加明晰。

唐代詩人崔道融有詩云:“故里琴尊侶,相適近蠟梅。”杜牧也有詩“蠟梅還見三年花。”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住許昌時,在小西湖畔房前屋后廣植蠟梅,居室匾為”梅花堂”,其詩《蠟梅一首贈趙景貺》有“天工點酥作梅花”句。蘇東坡認為它的花色極似蜂蠟,應名為“蠟梅”。

宋代的《云麓漫鈔》上說得很清楚:“今之蠟梅,按山谷詩后云:京洛間有一種花,香氣似梅花,亦五出,而不能晶明,類女功捻蠟所成,京洛人因謂蠟梅。”

宋代謝翱有一首寫“蠟梅”的詩:“冷艷清香受雪知,雨中誰把蠟為衣? 蜜房做就花枝色,留得寒蜂宿不歸。”詩人說雨中的蠟梅以蠟為衣,以避雨雪的侵凌。詩人意猶未足,又進一步以“蜜房”來比喻蠟梅枝頭的花朵,并說這兒是蜜蜂躲雨避寒的好去處。詩人有此奇思妙想,當與“蠟梅”這一寫法有關。

宋代《云麓漫鈔》:“京洛間有一種花,香氣似梅花,亦五出,而不能晶明,類女功捻蠟所成,京洛人因謂蠟梅。”

尤其是元代耶律楚材的“枝橫碧玉天然瘦,蕾破黃金分外香”的絕句更是詠得出色,他把“蠟黃”升華到“金黃”的色調,使臘梅變得更加風姿綽約,孤芳超絕了。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也有類似的說法:“此物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

明朝的《花疏》中寫道:“蠟梅是寒花,絕品,人以臘月開,故以臘名,非也,為色正似黃蠟耳。”

清初《花鏡》中也有這樣的記載:“蠟梅俗稱臘梅,一名黃梅,本非梅類,因與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蠟,且臘月開放,故有是名。”

可見自古以來,以“蠟梅”為正名,以“臘梅”為俗稱,已經是“鐵證如山”,無可厚非了。

備注:如果你翻看1997年版的《現代環宇詞典》,你會發現里面還是以“臘梅”為正名的,這也就難怪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習慣用“臘梅”這個名字。因為工具書不同于其它書籍,所以一本詞典會用上幾十年都舍不得丟。

1999年9月,《辭海》彩圖本第四卷第5005頁中稱:“蠟梅”,一作“臘梅”,蠟梅科。

2004年1月,《現代漢語規范詞典》第775頁稱:臘梅,見“蠟梅”。現在一般寫作“蠟梅”。

2005年6月,《現代漢語詞典》第806頁中,也將“臘梅”改為“蠟梅”。

1998年《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問世,此書是國家語委“八五”規劃重點項目,其 “宗旨在于全面貫徹國家語言文字的有關標準,促進語言文字規范化。”該字典第295頁將其確定為“蠟梅”。

版權宣告:
作者:Riley.Chou
連結:https://sh100k.com/%e8%9c%a1%e6%a2%85%e4%b8%8e%e8%85%8a%e6%a2%85%e6%9c%89%e4%bb%80%e4%b9%88%e5%8c%ba%e5%88%ab%ef%bc%9f/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THE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