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故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深得小學生喜愛,也常用于象征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精神。但這詩奇在出自一個八、九歲的孩子。作者叫白居易,古唐代的文學家。這個故事反映兒童成長與良好家庭教育之間的密切關系。
白居易出生在書香門第,父母都有極高的文史素質。母親極為賢淑。白居易1—2歲時注意形象教育,如拿個蘋果就教其認蘋果,并練發聲,品以滋味;2-3歲時教以邏輯思維:以手指示意1、2、3—10至以上數字;3-4歲時注意形象、邏輯思維并舉方式:認字、練習寫字了。5-6歲時練習誦詩、背詩。6歲時已能背詩幾十首了。9-10歲時已能寫觀察與思考的文章了。
鋒芒顯露,另覓名師指教。打點行裝去京城長安。長安名士顧況,當時文學名士,也是朝庭重臣,相當于當今國務院副總理級人物。白居易盼投居所得到指教,可惜把門極嚴,回絕:老爺不在。其實顧況得知是一孩子要見,應以無趣。無耐,白居易將上述詩詞開頭的觀察思考短文。裝進信封,交于把門老者轉給主人。
晚上,顧況拆開信封閱文章,驚了,一個孩子竟寫出如此深奧見地,尤其那首詩更是絕唱。第二天要人定把孩子找來一見。故然稚氣孩子,文章是你寫的嗎?是的。再看名字也奇——白居易,你不知長安米貴,生活不易,白居可難啊?但有你如此文筆,居住也就不難了。
顧況上朝傳與同事,都為稱奇,數傳輿滿京城。在老師的指教下,白居易更有長進。由于戰亂和朝庭腐敗至26歲才中試及第。為官期間多有諷諭朝庭腐敗致民生不安,幾遭貶摘。賦有優美長短詩篇傳世,如長恨歌、憶江南、琵琶行等。豐富文化寶庫,樂為世代后人傳誦學習。
撰稿人:蔡維洲
版權宣告:
作者:Riley.Chou
連結:https://sh100k.com/%e7%99%bd%e5%b1%85%e6%98%93%e7%9a%84%e6%95%85%e4%ba%8b/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