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起因與治療
其實便秘是人群中很常見的癥狀,癥狀主要是排便頻率的減少。 一般7天排便次數少於2-3次,且伴隨排便困難,大便幹結,基本可以診斷為便秘。
便秘大體可以分為:功能性便秘,就是進食進水減少,以及進食較少的纖維素引起腸道運動的刺激減少,或者老年人、缺乏活動的成年人及一些藥物的副作用,一般腸道沒發生器質性病變,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就可糾正便秘;
另一種是腸道肛門發生了器質性病變,比如腫瘤、腸粘連、痔瘡等。
人的腸道是有很多微生物的,其中包括細菌和各種毒素。 在正常情況下,這些細菌是不致病的,但是在發生嚴重便秘甚至梗阻的時候,腸道菌群容易失調,而且腸道的微生態被破壞,它的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起其它疾病的發生。
最嚴重的便秘副作用恐怕就是腸癌了,尤其是長期便秘可能是腸癌的早期癥狀,很多人一方面出於逃避心理,一方面又覺得吃點瀉葯就緩解了,容易忽視便秘的嚴重性。 如果出現持久便秘,或便秘和腹瀉長期出現,特別在出現排便習慣、大便形狀、顏色改變以及體重下降、腹部腫塊的時候,要特別警惕腸癌!
建議各位結合自己的情況,必要時候去醫院做糞便常規和腸鏡,防範於未然。
如果經檢查發現僅僅是前面提到的功能性便秘,建議改善飲食結構,加強纖維素攝入,保證每天500g新鮮蔬菜和1-2個水果,避免高油脂深加工食物。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隨便用一些通便葯,有些通便葯引起嚴重副作用,比如腸道黑變病,電解質紊亂和腸道菌群的破壞。 可以補充一些益生菌,即使去醫院就診。
對於腸道發生器質性病變的便秘患者,尤其是腸癌患者更要警惕便秘,每天保證大便通暢是臨床醫生非常關心的問題。 嚴重的便秘,體內的糞石堆積在病灶較大的區域,有發生腸梗阻的危險。 腸梗阻不僅會引起噁心、嘔吐、影響排便排氣,還有疼痛,除了需要內外科的醫療處理,患者本人的生活治療和精神狀態也受到嚴重影響。
有許多研究表明新鮮蔬菜、水果和粗糧的攝入與便秘和腸癌的發生率呈負相關,因為這些食物中的膳食纖維扮演著"清道夫"的角色,幫助人體排出食物殘渣、細菌和毒素。
那些油炸食品、罐頭、蜜餞、加工的肉類、醃制食品、甜品、燒烤等都屬於公認的垃圾食品。
所以,病從口入,不要等著疾病發生再去改變,要從現在開始將健康視為人生第一要義。
健康,是一種"責任"。
補充:
- 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單一腹瀉和單一便秘都可能是功能型胃腸紊亂(就是沒毛病,跟飲食結構和精神狀態有關);
- 建議有條件的可以做一次胃腸內鏡,可以選無痛,風險低耐受好;
- 建議各位注意飲食結構,做好檢查,依據檢查報告去專科醫院開具合理規範的用藥;
- 無論網上任何用藥推薦,都建議大家謹慎採納,尋求專業指導最安全穩妥。
版權宣告:
作者:Julie Selby
連結:https://sh100k.com/%e4%be%bf%e7%a7%98%e8%b5%b7%e5%9b%a0%e8%88%87%e6%b2%bb%e7%99%82/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