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腦萎縮?

腦萎縮是一種涉及腦細胞喪失或受損的疾病。取決于萎縮的類型,位置和原因,患者表現出的病癥各有不同。腦功能往往驟然下降,并且病情會因為大腦受損進一步惡化。

許多與大腦有關的疾病會導致腦萎縮,如癲癇,創傷性腦損傷,中風,阿爾茨海默氏癥,多發性硬化癥,腦癱和亨廷頓氏舞蹈癥等。腦萎縮病人還伴隨慢性消耗(也叫做惡病質),并且發展成惡病質的艾滋病人尤其容易腦萎縮。

與其它萎縮一樣,腦萎縮也涉及組織流失。在大腦中,失去神經元是很不好的事情,因為腦組織流失會導致神經元變化和認知問題。腦萎縮病人有可能發展成癲癇,癡呆和失語癥。如果是局灶性腦萎縮,損傷集中于大腦的特定部位,意味著局部腦功能受損;廣義腦萎縮則涉及整個大腦,可能與多方面問題存在聯系。

這種病一般能通過核磁共振成像(MRI)等醫學大腦拍片診斷出來,這些成像技術能觀察到大腦的結構變化。大腦功能掃描能顯示腦萎縮導致的腦活動減少。醫生會建議這種疾病風險較高的患者定期檢查身體,密切觀察腦功能結構變化。出現腦萎縮相關癥狀的人也可以通過這類掃描幫助診斷。

治療腦萎縮主要專注與讓病人保持舒適,盡可能防止進一步損傷,并給患者提供控制腦功能下降的工具。物理療法可用于教給患者各種能應對身體能力下降的技能。例如,患者可以做提振精神敏銳度的鍛煉。還應在常規治療過程中納入神經系統檢查,幫助觀察病情。如果病情驟然下降,在沒有看護人員提供支持的情況下,因腦萎縮而導致受損的患者可能需要生活輔助設施。

版權宣告:
作者:Riley.Chou
連結:https://sh100k.com/%e4%bb%80%e4%b9%88%e6%98%af%e8%84%91%e8%90%8e%e7%bc%a9%ef%bc%9f/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THE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