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環境心理學?
環境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如何受環境影響的學科。環境包括社會,自然,建筑,學習和信息設施等方面。問題發生在人與環境互動的時候。它使用模型探討人類在特定情況的行為,用專門設計的機制診斷問題并預測可能的結果。研究環境心理學的人利用綜合學科研究法,其中包括心理學,生態心理學,人類學和社會學等。
各種環境心理學應用拓寬了理論和研究結果。此外,與其它學科相比,它還是一個較新的心理學概念。通過檢查非自愿和自愿刺激的影響了解人類行為。
人類如何回想和解釋自然及地方或東西的環境構成確定了人的反應。有些人基于情緒,想法或知覺回憶經歷。環境心理學家可能通過環境行為研究,或人與環境研究確定環境對人類行為的交互影響。例如,一個人在家里的舒適程度可以是住宅設計的結果。另一個例子是社區居民對公共設施和物理結構的反應。
人類有尋找舒適地方的天性,也會尋找不同東西的共性。如果這些因素得不到滿足,就很容易散落在環境中。另一方面,好奇心會讓人類在有機會了解新事物時探索環境。環境心理學家假設適當的環境能導致人的有效行為。
研究還發現環境壓力和無法選擇適當環境會導致生理疾病,無助感,自私行為,并會因為嘗試保持專注而精疲力盡。其結果是,人們尋求能提供控制感的應對機制。社會或物理環境改變可以消除壓力。其它應對技巧可能會使壓力藏于內心,導致心理或生理挫折。還有一些人的應對方法是把這些壓力當做文化或環境的一個自然組成部分。
版權宣告:
作者:Riley.Chou
連結:https://sh100k.com/%e4%bb%80%e4%b9%88%e6%98%af%e7%8e%af%e5%a2%83%e5%bf%83%e7%90%86%e5%ad%a6%ef%bc%9f/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