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梅花名的歷史介紹
稱呼蠟梅這種花的的名字有很多,包括臘梅、蠟梅、黃梅花、香梅、雪梅、冬梅、巴豆花、素兒、金梅、九英梅、唐梅、寒梅、早梅、干枝梅和寒客等。看到這么多名字,大家的頭是不是有點暈呢?的確,要記住這么多名字實屬不易,只要記住“蠟梅”為正名,“臘梅”等都為俗稱或別名就可以了。當然,每個名字都會有它的由頭,了解一下也挺有趣的。
一提到蠟梅,在我的腦海里就會展現出一番這樣的景象——
寒冷的冬天,百花凋零,纖細疏散的灰褐色枝干上,一朵朵金雕蠟鑄般的黃色小花兒,在寒風中綻放,它們英姿煥發,姿態婀娜,清香四溢。它那像是一觸即碎的嬌嫩花瓣,卻能迎著風雪,耐著寒霜。它雖不如紅梅枝條那么蒼勁,但卻有“玉質紫金衣,香雪隨風蕩”的清姿麗質。
蠟梅、臘梅、黃梅花的由來
因其花色黃,形似梅花,而且花瓣好似捻蠟,又在臘月盛開,而得名“蠟梅”、“臘梅”或“黃梅花”。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蠟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花鏡》中也有這樣的記載:“蠟梅俗稱臘梅,一名黃梅,本非梅類,因與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蠟,且臘月開放,故有是名。”
巴豆花的由來
這是民間的一種俗稱,原因是蠟梅的種子有毒,可作為瀉藥,就如同我們熟知的瀉藥“巴豆”一樣,而得此名。
素兒的由來
據《賓朋宴語》記載,宋代詩人王直方的父親有許多美麗的侍女,其中有一名叫素兒的,長得非常漂亮。有一天,詩人晁無咎到他家,王直方折了枝蠟梅贈給晁無咎,晁無咎賦詩以表謝意,詩曰:“去年不見蠟梅開,準擬新枝恰恰來。芳菲意淺姿容淡,憶得素兒如此梅。”后被傳為佳話,并引“素兒”為蠟梅別稱。
臘梅其它別名的由來
蠟梅花開之日多是瑞雪飛揚,欲賞蠟梅,待雪后,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
蠟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特別是虎蹄梅,農歷十月即放花,故人稱早梅。
蠟梅先花后葉,花與葉不相見,花開之時枝干枯瘦,故又名干枝梅。
蠟梅花入冬初放,冬盡而結實,伴著冬天,故又名冬梅。
元末陶宗儀編《說郛》卷三十一《姚氏殘語》又稱蠟梅為寒客。
唐代詩人李商隱稱蠟梅為寒梅,有詩句如下:
知訪寒梅過野塘,久留金勒為回腸。
謝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爐更換香。
何處拂胸資蝶粉,幾時涂額藉蜂黃。
維摩一室雖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場。
版權宣告:
作者:Riley.Chou
連結:https://sh100k.com/%e8%85%8a%e6%a2%85%e8%8a%b1%e5%90%8d%e7%9a%84%e5%8e%86%e5%8f%b2%e4%bb%8b%e7%bb%8d/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