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主導意識形態?
主導意識形態根植于大多數社會共享價值和態度由擁有權力和影響者的政治和哲學決定的馬克思理論。它聲稱,每個歷史階段的價值,道德和理想是由經濟和政治領導者定義。馬克思認為工人階級自然和不可避免的接受主導意識形態,并且這種接受還抑制了政治異議。
根據馬克思理論,這種意識心態出現在19世紀晚期,國家進入工業化時代的資本主義社會時。馬克思聲稱,有經濟實力的人控制社會,沒有權利的人被用于個人利益。所有的主流意識形態都幫助更幸運的中產階級,并利用不幸的無產階級。馬克思認為,這種權利平衡通過這些理想保持不變。
該理論解釋了固化下層階級的法律,教育機會,以及階級劃分。勞動人民沒有意識到被不公平對待或被利用,因為他們在當時接受了主導意識形態。馬克思認為這些因素對社會功能維護現狀很重要。
他感覺消費主義是主導意識形態的自然過程。在工薪階層努力獲得更多物質財富時,他們忽略了當權者的腐敗,以及獲得更多財產的潛在負面結果。例如,馬克思認為工薪階層的人們會為了獲得物質而忽略對環境消費的損害。
主導意識形態一直是人們研究和爭論的焦點。一些哲學家認為這種理論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已不再有效。現代哲學家認為,關注的焦點轉移到工人權利,使那些不幸的人們更加意識到他們與有政治和經濟實力的人之間的經濟差距。
人權組織可能導致了意識轉變。這些團體關注跨越種族和性別障礙的個人社會和經濟權利。某些群體的濫用變成通過剝奪人的權利創造機會,并爭取權利和財富平等分配的催化劑。
版權宣告:
作者:Riley.Chou
連結:https://sh100k.com/%e4%bb%80%e4%b9%88%e6%98%af%e4%b8%bb%e5%af%bc%e6%84%8f%e8%af%86%e5%bd%a2%e6%80%81%ef%bc%9f/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