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去黑眼圈方法 – – 為什麼會有黑眼圈
黑眼圈是久談不厭的話題
很多美女被黑眼圈困擾
黑眼圈確實影響氣色和顏值
圖:攝圖網
有些黑眼圈只要睡好就能消除
有些黑眼圈卻跟隨多年
什麼有的人沒有黑眼袋
有的人就有黑眼圈呢
今天計仔君就跟大家分析分析~
看黑眼圈的顏色
分辨你是哪種黑眼圈
大家可以觀察自己的眼周顏色
基本上黑眼圈有兩種:
1熬夜導致(青色)
這種黑眼圈看起來是青色,它是由於休息不夠靜脈血液滯留堵塞導致區域性缺氧,血紅素增加眼圈呈暗青色。
圖:攝圖網
所以我們常說的“眼圈發青屬沒睡好”,有一定科學道理,這種黑眼圈基本上注意休息就能消除。
圖:攝圖網
如何快速去除睡眠導致的黑眼圈?
將泡過水的茶包放在眼睛周圍敷上10分鐘左右,一晚上過後你就會發現黑眼圈淡了很多。茶葉中的茶多酚具有抗衰老以及抗氧化的作用,且能夠抑制色素沉著。
圖:攝圖網
2臟腑失調導致(黑色)
這種黑眼圈看起來是黑色,它是由很多種原因可以造成,比如不做防曬、年紀上漲代謝變差、黑色素沉澱、皮膚乾燥、臟腑失調等等。
圖:攝圖網
這種黑眼圈基本比較頑固,需要長時間的調養來消除,還可能出現眼袋的情況。
圖:攝圖網
臟腑失調導致的黑眼圈
可能跟身體的兩個器官有關
1、脾虛(形成眼袋)
古人將眼睛的不同部位分屬於五臟。
瞳仁屬腎,稱為水輪;
黑睛屬肝,稱為風輪;
兩眥血絡屬心,稱為血輪;
白睛屬肺,稱為氣輪;
眼瞼屬脾,稱為肉輪;
這就是著名的“五輪學說”,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上下眼瞼屬於脾。
圖:攝圖網
中醫小課堂:脾虛跟眼袋的關係?
脾主肌肉,脾虛了,眼瞼上的肌肉就缺乏營養,變得鬆弛,久而久之,眼瞼就因為無彈性而下垂。
圖:攝圖網
而且脾是運化水溼的,脾胃虛弱,運化無力,水溼就會在體內停留,而足陽明胃經的起始處正好是產生眼袋的地方,體內溼氣即會堆積在眼部。
圖:攝圖網
眼睛部位的皮膚是最薄弱的,水液堆積後,下眼瞼以下的地方就會因充水而浮腫,這樣就形成了眼袋。
2、腎虛(形成黑眼圈)
“腎虛眼袋黑”指的是腎是主水的,它負責調節全身水液的代謝。如果腎虛了,體內水液的代謝就會出現障礙,水液會積於眼眶皮膚之下,而形成眼袋。
圖:攝圖網
而眼袋會呈黑色,是因為腎的本色是黑色,腎虛導致其本色外浮,在眼睛上體現出來,導致眼袋呈現暗黑色,這一點其實就是黑眼圈。
圖:攝圖網
中醫小課堂:為什麼喝水多會眼腫?
有些人在睡前喝許多水後,第二天會發現眼睛有水腫、出現眼袋的現象,就是因為睡前喝水,致使腎臟負擔過重,無法及時將水液代謝出去,在眼睛上表現出來了。
圖:攝圖網
消除“黑眼圈”很簡單
這些食療方都試試吧
如果平時有黑眼圈,而且眼袋大,這是脾腎氣虛的表現之一,這類人群平素容易反覆感冒、氣喘發作,鼻子癢、眼睛癢、食慾不振、氣色差,手足冰涼,尿頻遺尿,腸胃功能失調等症狀。
圖:攝圖網
脾腎氣虛出現黑眼袋,生病時用藥避免過於寒涼傷正氣,生活上避免飲用涼茶、冰凍飲料、冰凍水果或過於寒涼的藥物等進一步損傷陽氣。
圖:攝圖網
今天計仔君推薦幾碗食療方
可以調理脾腎氣虛哦
趕緊收藏起來吧!
01 扁豆花粥
材料:扁豆花10~15克、粳米50克、適量水
做法:將扁豆花洗淨後,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水煎上15分鐘,去渣後將汁液倒入碗中;將淘洗乾淨後,入鍋中熬粥,粥開後,倒入白扁豆花汁,文火煮至粥熟,關火即可。
功效:這款粥雖然材料簡單,但功效卻不小,不僅能去眼袋,還能治療女性白帶過多,女性白帶過多也多是由於體內溼氣太重,白扁豆花化解溼氣後,白帶就能恢復正常。
圖:攝圖網
02 茯苓枸杞茶(補腎補氣血)
材料:茯苓 10克、枸杞5克、適量水
做法:將材料洗乾淨,加入杯子裡面浸泡10分鐘即可。
功效:枸杞子甘平能補腎益精,茯苓甘淡能健脾利尿,經常飲用可以補腎補氣血。
圖:攝圖網
03 五指毛桃淮山鵪鶉湯
材料:五指毛桃15g,淮山10-15g,芡實8g,鵪鶉1只
做法:將材料洗乾淨,加入鍋中一起煮4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五指毛桃可以補氣,淮山可以健脾,二者搭配可以健脾補氣,脾胃好了,身體水溼自然能排出去。
圖:攝圖網
04 山藥薏米粥
材料:紅棗10克、山藥10克、薏米5克、大米、芡實、枸杞適量。
做法:山藥、紅棗洗淨切塊備用,把薏米、大米、芡實、枸杞一同放入水中浸泡1小時,將山藥、紅棗與浸泡的食材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的水煮1小時即可食用。
功效:薏米有很強的祛溼能力,水分不在眼瞼堆積,不易產生眼袋。山藥補益肝腎,對緩解腎虛型黑眼圈很有療效
圖:攝圖網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才是預防黑眼圈的最強手段
早點休息哦~
,。影片小程式贊,輕點兩下取消贊在看,輕點兩下取消在看
版權宣告:
作者:Julie Selby
連結:https://sh100k.com/zui-you-xiao-qu-hei-yan-quan-fang-fa-wei-shen-me-hui-you/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