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由什麼組成它是由哪兩部分組成

一、天然放射現象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軸和含軸的礦物能夠發出看不見的射線,它能穿透黑紙使照相底版感光。受到貝克勒爾的發現的鼓舞,波蘭裔法國物理學家瑪麗·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

對軸和含軸的各種礦石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發現了一種瀝青中的含鈾物質,根據它的含軸量計算發出的射線不會太強,但實際測得的射線要強得多。進一步研究後,發現這種瀝青中還存在著兩種能夠發出更強射線的新元素,居里夫人把其中一種元素命名為釙(Po),另一種元素命名為鐳(Ra)。
物質發出射線的性質稱為放射性(radioactivity),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稱為放射性元素。後來發現,放射性並不是少數元素才有的,原子序數大於83的元素,都能自發地發出射線,原子序數小於或等於83的元素,有的也能發出射線。放射性元素自發地發出射線的現象,叫作天然放射現象。
二、射線的本質
發現了天然放射現象之後不久,人們就在想,這些射線到底是什麼呢?
把放射源軸、釙或鐳放入用鉛做成的容器中,射線只能從容器的小孔射出,成為細細的一束。若在射線經過的空間施加磁場,可以發現射線分裂成三束,其中兩束在磁場中向不同的方向偏轉,這說明它們是帶電粒子流;另一束在磁場中不偏轉,說明它不帶電(圖)。

於是,人們把這三種射線分別叫作α射線、射線和y射線。
如果α射線、β射線都是帶電粒子流,按照圖中標出的徑跡判斷,它們分別帶什麼電荷?
如果不用磁場而用電場判斷它們帶電的性質,兩個電極怎樣放置可以使三種射線大致沿圖示的方向偏轉?
物理學家們經過多方面的研究後確認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具有以下特徵。
α射線 是高速粒子流,粒子帶正電,電荷量是電子的2倍,質量是氫原子的4倍,其組成與氦原子核相同。α粒子的速度可以達到光速的1/10。由於α粒子帶電,質量又比較大,透過氣體時很容易把氣體分子中的電子剝離,使氣體電離。由於與物質中的微粒作用時會損失自己的能量,α粒子穿透能力較弱,在空氣中只能前進幾釐米,用一張紙就能把它擋住。
β射線 是高速電子流,它的速度更大,可達光速的99%。它的電離作用較弱,穿透能力較強,很容易穿透黑紙,也能穿透幾毫米厚的鋁板。
γ射線 是能量很高的電磁波,波長很短,在10⁻¹⁰m以下。它的電離作用更弱,穿透能力更強,甚至能穿透幾釐米厚的鉛板和幾十釐米厚的混凝土。實驗發現,如果一種元素具有放射性,那麼,無論它是以單質存在的,還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都具有放射性。放射性的強度也不受溫度、外界壓強的影響。由於元素的化學性質決定於原子核外的電子,這就說明射線與這些電子無關,也就是說,射線來自原子核。這說明原子核內部是有結構的。
α射線、β射線都是高速運動的粒子,能量很高,γ射線是波長很短的光子,能量也很高。
從原子內部能夠射出這樣高能的粒子,這使人們意識到原子核是一個能量的寶庫。
射線使原子中的電子脫離核的束縛成為自由電子,這樣的過程叫作電離。射線的上述作用叫作電離作用。

三、原子核的組成
1919年,盧瑟福用鐳放射出的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從氮原子核中打出了一種新的粒子(圖)。

根據這種粒子在電場和磁場中的偏轉,測出了它的質量和電荷量,原來它就是氫原子核,叫作質子(proton),用p表示。以後,人們用同樣的方法從氟、鈉、鋁等原子核中都打出了質子,由此斷定,質子是原子核的組成部分。
質子帶正電荷,電荷量與一個電子的電荷量相等。質子的質量為
mp=1.672621898×10⁻²⁷kg
原子核是只由質子組成的嗎?如果原子核中只有質子,那麼,任何一種原子核的質量與電荷量之比,都應該等於質子的質量與電荷量之比。但事實是這樣的嗎?
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絕大多數原子核的質量與電荷量之比都大於質子的相應比值。盧瑟福猜想,原子核內可能還存在著另一種粒子,它的質量與質子相同,但是不帶電,他把這種粒子叫作中子(neutron)。1932年,盧瑟福的學生查德威克透過實驗證實了這個猜想(圖)。

中子不帶電,用n表示。中子的質量是
mn=1.674927471×10⁻²⁷kg
它與質子的質量非常接近,只比質子質量約大千分之一。質子和中子除了是否帶電的差異以及質量上的微小差別外,其餘性質十分相似,而且,都是原子核的組成成分,所以統稱為核子(nucleon)。
由於中子不帶電,原子核所帶的電荷等於核內質子電荷的總和。所以,原子核所帶的電荷總是質子電荷的整數倍,通常用這個整數表示原子核的電荷量,叫作原子核的電荷數,用Z表示。原子核的質量等於核內質子和中子的質量的總和,而質子與中子的質量幾乎相等,所以原子核的質量幾乎等於單個核子質量的整數倍,這個倍數叫作原子核的質量數,用A表示。
原子核的電荷數就是核內的質子數,也就是這種元素的原子序數,而原子核的質量數就是核內的核子數。原子核常用符號ᴬᴢX表示(圖),

X為元素符號,A表示核的質量數,Z表示核的電荷數(即原子序數)。
原子核的電荷數不是它所帶的電荷量,質量數也不是它的質量。
例如,氫原子核可以表示為¹₁H,有時也用它表示質子。
氦原子核可以表示為⁴₂He,它有2個質子和2箇中子,所以電荷數是2,質量數是4。又如,²³⁸₉₂U代表一種軸核,它的質量數為238,電荷數為92,即核內有92個質子、146箇中子。
元素的性質與原子核外的電子有密切的關係。同種元素的原子,質子數相同,核外電子數也相同,它們就會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但是,它們的中子數可能不同。這些具有相同質子數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核組成的元素,在元素週期表中處於同一位置,因而互稱同位素(isotope)。

氫有三種同位素,分別叫作氕(也就是通常說的氫)、氘(也叫重氫)、氚(也叫超重氫),符號分別是¹₁H、²₁H、³₁H(圖)。

版權宣告:
作者:Julie Selby
連結:https://sh100k.com/yuan-zi-he-you-shen-me-zu-cheng-ta-shi-you-na-liang-bu-fen/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THE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