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作者是誰 – – 這個出自哪個作品的文章
范仲淹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又是知名的文學家。作為政治家,他秉公直言,為此多次受到官場佞臣排擠打擊。他為國家社稷嘔心瀝血。
曾率軍平叛西夏叛亂,立下赫赫戰功。他又與宋仁宗合作,發起“慶曆新政”改革。改革受挫後,他自請出京到外地為官。
在文學方面,范仲淹的散文和詩歌都有一些名篇。比如下面這首《岳陽樓記》就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岳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直譯:
慶曆四年(1044年)的春天,好友滕子京貶謫降職到嶽州做了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遂,百姓歡樂,那些荒廢多年的事業又重新興辦起來。
他還重新修建了岳陽樓,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擴建,並刻上了唐代和當代賢人的詩賦。(藤子京)囑咐(我)寫一篇文章記錄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集中於洞庭湖上。洞庭湖銜接著遠山,吞吐著長江之水。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中時陰時晴,氣象變化萬千。這就是岳陽樓的大致景象。
前人對此多有描述。然而,這裡的北面通向巫峽,南面到達瀟湘,被遷移的官員以及詩人騷客,多半於此地彙集。他們看待此處的觀點和情感,大概各有不同吧?
如果遭遇陰雨連綿,甚至一個不見太陽;陰風怒嚎著刮個不停,湖水濁浪衝天;太陽和星星都隱藏了光輝,山嶽也似乎都遁形;
商旅無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槳折斷;暮色蒼茫時,老虎長嘯猿猴啼叫;(此時)登上岳陽樓,則有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憂遭遇讒言譏諷之心;滿目皆是蕭條之狀,感懷至極而生出悲傷。
至於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風平浪靜,山色湖光相接,望過去碧波萬頃;沙鷗在天空飛翔,錦鯉等魚兒在水中暢遊,湖岸上的小草和蘭花翠綠,鬱鬱蔥蔥。
有時大片濃霧消去,只見空中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月光下的湖面水波閃著金光,靜靜的月亮影子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們唱著漁歌互相問答,真是極樂無比。
此時登上岳陽樓,則必然是心旌激盪心曠神怡,平日裡的寵辱惆悵全都忘卻,在岸邊擺起酒桌把酒臨風,喜氣洋洋啊。
哎!我曾經探求過古時的仁人志士們的思想,他們不以身外之物的好而高興,也不以個人的得失而悲傷;在朝廷為官則心憂民眾;處在江湖之遠則心憂君主。
如此便是進亦憂,退亦憂。那麼何時才有快樂呢?必須是這樣:“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再快樂”吧。哎,如果沒有這種人,我與誰同道呢?
唉!我曾經探求過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這是為什麼呢?
他們不因為外部事物的好壞和個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作官的人為君王擔憂。
這樣在朝為官也擔憂,在野為民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什麼時候才能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
賞析:
創作背景:“慶曆新政”失敗後,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呂夷簡,被貶放到河南鄧州。此時他的好友滕子京也被貶嶽州。
藤子京在任期間,做了三件政績工程,希望能夠取得朝廷的諒解。重修岳陽樓便是其中之一。
滕子京為了提高其政績工程的知名度,贈給范仲淹一幅《洞庭晚秋圖》,並向他求作《岳陽樓記》。於是,范仲淹便寫了這篇《岳陽樓記》給他。
第一段:是個說明,寫這篇散文是自己為藤子京重修岳陽樓而作。
第二段:寫洞庭湖的浩浩蕩蕩的壯觀景色,以及它的名氣之大。被貶謫官員和文人墨客常常都會在這裡相聚。
第三段和第四段:分別寫洞庭湖在連陰雨的時候,以及風和日麗的氣候下的不同景觀。第三段寫洞庭湖若是遇上連綿不斷的陰雨天氣時的狀況。
濁浪翻卷,天空黑暗,船兒也斷桅掉漿,總之讓人感覺那是一片黑暗。人的心情也會隨之變得灰暗一片,了無生氣。
第四段寫若是遇到春和景明的天氣,湖光山色,氣象萬千人的心情也會變得快樂無比,把酒臨風,好不瀟灑。
第五段:這是本文的核心段落。作者在這裡說出了兩句流傳千古的至理名言:第一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第二句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由此,我們看到了范仲淹為官為人的高尚品質,他那種為國家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形象越發高大起來,成為千秋萬代的後人敬仰的仁人志士。
版權宣告:
作者:Julie Selby
連結:https://sh100k.com/xian-tian-xia-zhi-you-er-you-de-zuo-zhe-shi-shui-zhe-ge-chu/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