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不搓泥能洗乾淨嗎 – – 怎麼樣洗澡

你喜歡搓澡嗎?不少人洗澡時習慣用力搓澡,覺得搓出“泥條”才算乾洗乾淨了。注意了,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大力搓澡,尤其是用纖維材質的搓澡巾使勁兒搓,可能會增加皮膚病的風險!
洗澡搓出來的“泥”是什麼?
有不少人洗澡時都習慣搓一搓,尤其是在大夏天裡,總覺得搓泥越多越乾淨……但真的是這樣嗎?

圖片來源網路
其實,這些灰白色的細長條澡泥主要來自於生理性汙垢,是人體皮膚自然產生,分泌的代謝產物,包括老化脫落的細胞、汗液、皮脂等。
此外也有一定的外源性汙垢,包括體表微生物、環境汙物、各類化妝品或外用藥物的殘留,以顆粒狀沉積在皮膚的表面。
綜上所述,皮屑、油脂、汗和灰塵,這些是“泥”中的四大主要成分,
很多人洗澡覺得搓得越多越乾淨,但其實這個觀點是有待商榷的!
過度用力清潔皮膚汙垢,會破壞皮膚角質層。尤其在夏天,我們常常會開著風扇和空調,這時候,溼氣就會“乘虛而入”。
所以,搓澡別太用力,也別太頻繁,否則體內的溼氣會越來越重,也會降低皮膚抵抗力以及誘發或加重皮膚病。

圖片來源網路
總之,搓澡講究個適可而止,最好隔幾天搓一次,溫柔一點,以皮膚不發紅、不疼為宜。
洗澡時你還可能犯的6個錯
除了用力搓澡外,以下洗澡時的壞習慣,也會在不經意間損害我們的身體,一定要注意!
1、洗澡順序不對
洗澡的正確順序,一般建議是:洗臉—洗澡—洗頭。
先洗澡,最後洗頭,一則可以避免冷熱的交替刺激腦部血液迴圈;二則先洗澡,頭皮和頭髮會在蒸汽中得到滋潤,有益於清潔和頭皮健康。
2、洗澡水太燙
用太燙的水洗澡,雖可解乏,但會導致皮膚乾燥、瘙癢。
洗澡水的水溫以35°C-40°C為宜,不建議更高;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洗澡時的水溫還應低一些,保持在35℃左右為宜。
3、洗澡時間超過30分鐘
洗澡時間最好控制在30分鐘內,老人、小孩及心血管患者最多不超過20分鐘。時間過長,會導致交感神經長時間興奮,心跳和血壓上升,導致心臟負擔增大。
4、頻繁使用肥皂
皮膚酸鹼值與瘙癢有一定關係,酸鹼值越高(偏鹼性)越易癢。
如皮膚已經存在瘙癢,清潔時,要避免使用鹼性肥皂。香皂或沐浴乳也不建議頻繁使用。
5、洗完不注意保溼
浴後應及時塗抹保溼乳,有助緩解乾裂、瘙癢等症狀,凡士林、尿素和矽油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平時患有溼疹、皮膚較敏感的人,可選擇不含香料和防腐劑的保溼霜,減少過敏機率。
6、出汗後馬上洗澡
高溫天裡,很多人喜歡用沖涼來解暑。但出汗或剛做完運動後衝冷水澡,會使毛孔立即閉合,毛細血管收縮,阻斷身體與外界迴圈。
雖然短時間內身體感覺清爽,但阻斷體熱的散發不利肌肉恢復,也易受涼感冒或頭痛。
除此之外,這4種情況也不宜立即洗澡:
血壓過低(容易虛脫);
酒後(易發生頭暈、昏迷);
飽餐後或飢餓時(影響消化或造成低血糖);
睡前半小時(影響睡眠)。
洗澡最好安排在飯後1小時,或運動後20-40分鐘,等汗水退去後再洗。
來源:高質量生活家

版權宣告:
作者:Julie Selby
連結:https://sh100k.com/xi-zao-bu-cuo-ni-neng-xi-gan-jing-ma-zen-me-yang-xi-zao/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THE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