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樂之父是誰 – – 巴赫被尊稱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國著名作曲家,也是著名管風琴家,被後世譽為“音樂之父”,曾創作《b小調彌撒》、《馬太受難曲》、《約翰受難曲》等重要作品。

為什麼巴赫會被稱作“音樂之父”呢?
從創作風格上來說,巴赫的作品往往帶著鮮明的德國現實主義特點。這點和其他音樂家區別的是,巴赫的創作帶著些許悲天憫人的感情,其中有或展現德國當下普通平民艱辛生活的,有或抒發對和平生活的希冀嚮往。
可以說,巴赫的作品透著真實而生動的煙火氣息,不抽離於憑空而造理想,時刻緊密聯絡生活。

從音樂呈現形式來看,巴赫的多以復調作品為主,聲部之間層次地穿插在一起,既保持著彼此的獨立,又整體協調而完整。
透過他的音樂作品,不難能發現他獨特的思想魅力,在宗教風格的基礎上,擁有著獨樹一幟的旋律感,動人而富有美感。

巴赫的《十二平均律》被後世評價為鍵盤技巧最具有教學分享性的作品之一,且是他創作生涯中最富有價值的一部作品。
從小出身於音樂世家 耳濡目染其中

巴赫家族約從13世紀起便開始頻出音樂家,巴赫的父親是中提琴手,哥哥是管風琴師,巴赫在這樣的家庭關係中早早地便開始接受音樂啟蒙教育。
在他9歲的時候,他的父親便教他彈奏小提琴,父親去世後,便是他的哥哥繼續帶他深入音樂學習,可以說巴赫的童年是浸潤在音樂知識中的。
等到上中學時,巴赫已經在教堂擔任樂師了,即便生活清貧,平時也不忘勤勉刻苦地紮根於學習音樂。在巴赫的中年時期,亦是巴赫創作巔峰時期,期間發表的《G大調細想曲》、《D小調託卡塔曲》等等皆是經典佳作。
既是“音樂之父” 也創造了眾多“音樂的孩子”
巴赫是“西方音樂之父”,他的一生創作了諸多傑出的作品,他的存在為歐洲古典音樂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肖邦曾感慨:“巴赫的作品既是聖經又是哲學,也是取得進步的最好方法”;
貝多芬曾誇讚其盛名:“他不是小溪,而是大海”;
莫扎特驚歎過:“這是什麼音樂?我們終於可以找到效仿的方法了!”
......
無數優秀的作曲家、鋼琴家被巴赫的才華為之傾倒,甚至曲風也會因他而影響。不論是音樂構思邏輯,亦或是創作技巧詮釋,巴赫的作品風格引領了歐洲古典時期的音樂風潮,更是推動了百年之後乃至今天音樂程序的發展。
寫在最後

在現代,每一個踏入鋼琴學習的人,大多都會接觸到《巴赫初級鋼琴曲集》、《巴赫二部創意曲集》、《十二平均律》等作品。
巴赫的創作為現代人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演奏示範,練琴者在彈奏巴赫曲集的時候,可以沉下心來感受他的作品風格。
平時多多嘗試如何更高效地提升手指的訓練,如何能夠讓彈奏出的每段旋律結實有力而不犯錯誤,這些技藝與美感並存的音樂藝術形式都是每一位練琴者在優秀作品面前需要潛心思考的。

版權宣告:
作者:Julie Selby
連結:https://sh100k.com/xi-fang-yin-le-zhi-fu-shi-shui-ba-he-bei-zun-cheng-wei-xi/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THE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