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去溼氣最好的方法 – – 溼氣是怎麼形成的

肚子太胖了,說是有溼氣?
舌頭肥膩了,說是有溼氣?
大便不成形,說是有溼氣?

一談到溼氣,人人都能說出個一二三,大家還能津津有味地告訴你,用這個方法、用那個食療,可以排除體內的溼氣。

這些年各大媒體宣傳祛溼,從春天聊到夏天,每年都在談祛溼,紅豆薏仁煮起,艾條舉起,大家夥兒也兢兢業業地照做了,可效果甚微。

十多前年我們還不知道溼氣為何物呢,如今祛溼的隊伍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祛溼亂象層出不窮,有的出汗祛溼,有的刮痧、拔罐祛溼……

感覺如今的人,活在了溼氣的恐懼之中。

我們真的瞭解溼氣嗎?這些溼氣是咋來的?怎樣才能排出體外?這中間的竅門到底在哪裡?

如果你也一直磕磕絆絆走在祛溼路上,還沒上岸,今天我們一起來繼續探討吧。

溼氣一旦進入人體
基本上是從頭到腳全方位的危害
現代人的亞健康狀態——不爽,不舒服多半都與溼氣有關係,尤其是各種稀奇古怪的疑難雜症。

包括今時新冠病毒正蔓延不止,從中醫來分析,也是“溼”毒作祟。

“溼”是中醫學的一個概念,“溼”本是天地之間常見的六氣之一,其氣不時而至或太過不及才成為了人體的致病因素之一的溼邪。

中醫懂得溼邪的病因病機,當然也有辦法對付溼氣。

溼氣用比較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我們人體內多餘的廢水和垃圾、毒素,用專業的話說,是水液代謝異常所產生的病理產物之一。

打個通俗的比喻,可以把溼氣想象成深山老林中的霧氣,看不清摸不著,不僅阻礙視線,還影響整個環境的氣機流動,風很難進來,溼氣也把陽光擋住了,呆久了就胸悶、呼吸不暢。

溼邪活躍於長夏,也就是農曆六月,時值夏秋之交,陽熱盛,雨水多,熱蒸水騰,潮溼充斥,為一年中溼氣最盛的季節。

很多人好的差不多的溼疹、腳氣、皮膚瘙癢,在這個時節又會捲土重來,讓人防不勝防。

溼氣一旦侵襲人體,它對身體最大的傷害,就是無所不到,從上到下,從內到外,都是它作亂的場所,是360度全方位無死角的魔法傷害。

分析一下溼氣是如何侵犯人體:

溼氣傷及頭部陽氣 → 人容易頭沉、頭重、頭暈
傷及體表陽氣 → 人容易皮膚瘙癢、溼疹、神經性皮炎
溼氣停留在關節 → 人容易關節疼痛、變形、麻木
溼邪傷於下部 → 女子容易帶下量增多,小便渾濁
傷及脾陽,導致脾的運化功能失常 → 大便不成形、腹瀉、下肢浮腫
傷及腎陽,導致水液代謝障礙 → 小便淋漓澀痛
傷及心陽,心陽不足導致心主血脈功能異常 → 胸悶氣短、心悸、心慌

溼為陰邪,它是陽氣的死對頭,故清代醫家葉桂在《溫熱論·外感溼熱篇》有載:“溼勝則陽微”。

一旦被溼邪勢力包圍住,整個人都陷入昏昏沉沉,看起來沒精神,幹啥也沒興趣,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因於溼,首如裹”,溼困清竅,頭蒙如布裹,看著好像不是病,但整個人的狀態很低迷,極度影響奮鬥青年幹事的積極性。

溼氣傷害的是這三個臟腑的陽氣
心陽、脾陽、腎陽

當我們漫步在深山大霧之中,所至之處,皆是霧氣瀰漫,視線受阻,但只要太陽一出來,霧氣自動消散,整個路途瞬間光芒萬丈了,人也心情大好起來。

我們的老祖宗非常的聰明,他們從大自然中找出很多和人體相呼應的地方,從而建立了“天人相應”的中醫哲學觀,《靈樞·刺節真邪》說:“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參天地”。

這種整體思考方式讓我們在學習中醫的同時,也能領悟到天地的執行規律。

對應我們人體,陽氣就像是太陽,溼氣就像是山上的霧氣。

祛溼同時也要提升陽氣
心屬火,就好比自然界的太陽一樣,如果溼氣重,那麼會嚴重地影響心陽,心陽不足,人才容易胸悶氣短、心悸、心慌。

反過來說,如果心陽旺盛,就好比太陽一出來,烏雲就會散去,陰霾就會消失,大地變得乾爽,陽氣是溼氣最好的剋星。

運動可以提高心陽,陽氣一升,溼氣就會消散。

脾屬土,如果溼氣氾濫,那麼脾陽也會被困住,沒辦法運化水谷精微物質,導致水液積蓄形成水溼痰飲。

這和發了洪水的大地一樣,所到處都會是溼的,沒有辦法耕種,也不會有農作物,自然沒辦法生存了。

所以祛溼的同時一定要健脾,《內經》雲“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脾虛也是溼氣源源不斷產生的原因之一。

還有就是腎了,如果體內水溼重了,那麼,腎陽也會受影響,腎陽被抑制住以後,則腎中陰陽失去了平衡,陰氣就重了。身體一片寒象,溼氣很容易滋生出來。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已經明白一二了,祛溼不要光盯著溼氣窮追猛打,還要提升陽氣,因為溼為陰邪,需要陽氣來化。陽氣一升,溼氣就會消散。

祛溼同時還要健脾

脾是參與體內水液代謝的重要器官之一,被稱為“水之中州”。

如果脾氣健運,我們吃進去、喝進去的水液,可以正常輸布,既保證了水液的充分吸收,也能正常代謝掉~~

但是如果脾失健運,我們吃進去、喝進去的水,就很容易導致水液停滯,有人說自己喝水都會長胖,大概就是這種。

這種留滯的水液,彌散體內就生溼邪,凝聚體內則生痰飲,下注腸道則生洩瀉,泛溢肌膚則生浮腫,這就是脾虛生溼、脾虛生痰、脾虛洩瀉、脾虛水腫的機理所在。

所以你想要祛溼成功,你一定要知道健脾的重要性。脾虛才是溼氣源源不斷產生的根本原因。現在很多人一邊在祛溼,一邊在損害脾胃,結果產生的溼氣比去掉的溼氣還要多,這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嘛。

我們要警惕那些容易生溼的生活習慣!具體來說有三:

久坐生溼:常常坐辦公室、運動少會讓人體的經絡氣血不暢,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溼氣大的表現。

人缺乏運動,導致氣血流通不夠,那麼陽氣就升發不利,也會導致內溼很重,因為陽氣是控制溼氣的最重要手段。

飲食生溼:飲食有偏性,有的能生溼,有的則能祛溼。

一般來說,寒涼性的食物多容易傷脾,傷脾即會生溼。

比如:啤酒、牛奶、涼水冰水偏陰性,容易生溼。
比如:水果多是生溼的,水果多含水液,其性多偏於寒涼,於滋陰有益,於養陽則無所裨益。建議所有陽虛溼盛的人少吃水果或者乾脆別吃。
比如:吃的過於豐盛,比如烤肉、火鍋、麻辣等等,都會加重脾胃運化的負擔,而生溼氣。脾喜甘淡而惡腥辣重濁。

外感溼邪:女性喜歡露腿、露肚子,在冷氣四伏的夏天,非常容易招寒溼。
比如經常住在氣候潮溼的地方、經常淋雨涉水、經常出入冷庫、或者溼發入睡,頭髮沒有吹乾就睡覺最容易使溼邪侵入體內。

江南煙雨,路上的人根本不打傘,這樣也會讓溼氣進入體內,如果此時出汗,就更容易出問題了。
還有的人在城裡身體還好,後來搬到有鄉下水庫邊居住,本來以為空氣好,可是總是有病,這也是沒有適應那裡的溼氣導致的。
溼氣進入體內會積存起來,有可能當時並不覺得怎樣,但是日積月累它就會在我們身體內作怪。
其實,祛溼最關鍵的不是等有了溼氣再去用各種藥祛溼,而是在生活習慣上注意點,在溼氣還沒形成的時候,就把溼氣扼殺在萌芽狀態之中,不產生溼氣才是祛溼的最高境界。

為什麼你常年祛溼,卻沒有效果?

過去十分流行的紅豆薏仁水祛溼,很多人喝了很久,不僅溼沒有根除掉,反而把脾胃喝的更寒涼了,這是為什麼?

薏仁雖有利水滲溼、健脾止瀉的效果,但味甘、淡、性偏涼,生用的時候是微寒性的,所以對於溼熱證,它是合適的。對於寒溼,則是不適宜的。

另外薏仁作為藥食同源的食物,作用和緩,單味使用,力度不夠,就像我們用小米步槍,去對抗飛機大炮一樣,完全是小巫見大巫,不管用。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祛風祛寒都很能速愈,唯溼則慢。

常言道:千寒易去,一溼難除。從臨床來看,也是這樣的,中醫裡評價溼是最難祛除,用了一個詞語叫如油入面,想要剝離麵糰裡面的油,那確實是太難了。
不同的溼,需要不同的組合拳

首先溼氣從來不是獨來獨往的,而是招引其它邪氣一起為虎作倀,遇寒則寒溼,遇熱則溼熱,遇風則風溼,積痰遇溼則痰溼!

聚集在不同的臟腑的溼,停留不同部位的溼,中醫辨證開方的思路,用的方法會有差異,用藥自然也都不一樣。

一、寒溼:這個有分兩種,外感和內生。
外感寒溼,很好理解了,比如我們在下雨天淋了雨,回到家,脫掉溼衣服,洗個熱水澡,再泡杯薑糖水喝喝,泡個腳微微出汗,可能寒溼就排出體外了。

內感寒溼,常見的比如說肚子受涼,拉肚子、腹瀉,可能一支藿香正氣水、附子理中丸,就能扭轉寒溼內生了。

二、溼熱:溼重以化溼為主,熱重則以清熱為主。溼熱除了分溼重和熱重,還要區別溼熱於脾胃,溼熱於肝膽,溼熱於肺腑,溼熱於大腸,溼熱於膀胱。不同的臟腑,用藥也是有區別的,比如:脾胃溼熱,大便溏洩、身熱口苦、渴不多飲、尿少而黃,甚至面目皮膚髮黃如橘子色。可以參考用一些清熱利溼的藥物。肝膽溼熱,頭面部的頭暈腦脹、眼睛發紅,耳鳴耳聾,口苦,溼熱侵襲下焦表現為陰部瘙癢、小便黃等,可參考方劑:龍膽瀉肝丸。膀胱溼熱,肚子痛,很急,拉的時候很急迫,勢如水注,且有轟隆有聲,比較臭,肛門有灼熱感,可參考方劑:葛根芩連片、二妙散。
三、痰溼:三高高發體質。

痰溼和其他溼最大的區別就是愛吃肥肉,無肉不歡,多有痰,胸悶,身體虛胖浮腫,全身黏膩(從裡到外,皮膚頭髮,到大便)。可參考代表方劑:二陳丸。

痰溼體質一般男性稍微偏多,因為過度喝酒吃肉的緣故,痰溼還會引發肥胖(超級難減肥),三高、痛風等病症。

如果痰溼矇蔽清竅,致頭暈、頭沉、頭蒙,甚至血壓高,應及時就診。

如果出現這類情況,血壓高須服用降壓藥,可配合化痰祛溼開竅的中藥,可參考方劑:天麻丸。

最後還有一個風溼。對於長年累月的老寒溼,多伴隨有風邪入侵,或者入肌肉骨骼或者入臟腑的,就更復雜,需要中醫辨證開方,我可能會推薦祛風散寒除溼 溫經通絡的祛溼組合拳,代表方劑:羌活勝溼湯。再進一步說,像一些老人的關節炎多是肝腎虧虛型的,表現為關節疼痛,並且有比較嚴重的頭昏目眩、腰膝痠軟等症狀,這時候我們則考慮用獨活寄生丸。祛溼沒有特效藥,也沒有誰用都好使的神藥。中醫祛溼講究的是辨證論治,講究的是組合拳,是一個系統工程。只要有證,中醫就有方。
若因為自感溼盛、溼重而出現了不適症狀,建議找明醫面診,並遵守醫囑,我們需要從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一同並肩作戰,一定可以迅速取效的。

版權宣告:
作者:Julie Selby
連結:https://sh100k.com/nyu-ren-qu-shi-qi-zui-hao-de-fang-fa-shi-qi-shi-zen-me-xing/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THE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