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張遼的才能怎麼樣歷史上張遼的真實戰力如何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是三國時期魏國的著名將領。在魏國的建立和對外戰爭當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當中對於他的人物形象描述基本一致,深受曹操的器重,可以說張遼作謂一員將領,是非常成功的。那我們今天就以《三國志》為範本,來分析張遼在歷史上有名戰績,以及張遼最後讓人唏噓不已的逝世。
首先我們再來說一說張遼之死。 據《三國志》描述: 是歲,遼與諸將破權將呂範。遼病篤,遂薨於江都。 張遼最後是病死於江都的。可惜一代虎將,一生征戰無數,最後沒能戰死沙場反而死在了病魔的手中,真是讓人唏噓不已。其實在張遼去世之前,他還率軍擊敗了東吳武將呂範的進攻。以疾病之軀,仍舊能夠擊敗敵軍的進攻,直到去世之前也沒忘記自己作為將領的本職工作。
在小編看來,如果張遼沒有去世,以他的能力往小了說可以保證江南防線無虞,往大了說甚至平定江東也未可說。
畢竟當年張遼在逍遙津僅僅依靠八百人就擊破了十萬東吳大軍,可見其能力之強大。假如曹操派一支大軍交給他統領,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長驅直入從而滅亡東吳。可是萬事沒有如果,張遼最後還是病死在了江都,讓人在感嘆不已的同時,也多了一絲感傷。
其次分析一下張遼征戰沙場的戰績了。 說起張遼,大家對他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逍遙津之戰。其實張遼最早的成名之戰並非逍遙津之戰,而是北伐袁紹時的另一場戰鬥:白狼山之戰。可以說正是此戰,奠定了張遼在曹魏勢力當中的地位。
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 公登高,望虜陳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謂先鋒,虜觽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
當時烏桓首領踏頓一向與袁紹相交好,在袁紹兵敗病死後,他的兒子袁譚,袁尚繼承了他剩餘的基業。可惜二人都不是可塑之才,最後被曹操擊敗。踏頓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軍中原的。
顯然,袁尚袁譚二人與曹操的交戰只是內戰而已。而把作謂外族的匈奴人踏頓引入幽州,大生殺戮,實在是不應該,從而直接改變了戰爭的性質。曹操站在了正義的一方,而白狼山之戰當中顯然就是張遼的成名之戰。
張遼在此戰當中僅僅是依靠著自己率領的前鋒軍隊,以此擊破了單于踏頓的數萬大軍。當時曹操的後軍尚未到達,張遼敢於如此發動戰鬥,最後取得勝利。由此可見他的有勇有謀與果敢,也成為了張遼的立威之戰。此戰幫助曹操平定了北方最後的隱患,構築了曹魏的基業。
再次我們再來說一說另一個讓曹操聲名大振的戰役,那便是和吳國的逍遙津之戰。 在此戰之後,張遼之名在東吳地界可止小兒夜啼。那麼在歷史上真正的逍遙津之戰又是怎麼樣的呢?張遼是如何面對強大的吳國軍隊而取勝的呢?
我們先來看一看《三國志》當中對於此戰的描寫。據《三國志·張遼傳》的描述: 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
要知道當時孫權率領十萬人進軍攻打合肥,張遼軍隊實力遠遠不如孫權,當時張遼以八百軍隊一路突擊。殺破了十萬東吳軍隊的圍困,直接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孫權軍隊因為失去帥旗而潰敗,導致了失敗。
而到了逍遙津之戰期,張遼又率領大軍先後擊破東吳數名猛將。這一戰使得張遼名震天下,在江東可止小兒夜啼。也再一次證明了張遼優秀的能力和過人的膽識。如果沒有他率領八百人,直接衝陣的話,或許合肥之戰曹軍就要大敗了。要知道當時曹魏主力在漢中一線防禦蜀漢軍隊,留在江南一線的軍隊無法抵擋東吳的大軍。
如果要是換一位將領來,可能免不了兵敗的下場。可是張遼卻是轉危為安,在我看來張遼雖然看似不顯山不露水,實則為三國第一帥才,要遠遠強於其他武將。這與他數次以少勝多的戰役是分不開的。
那麼關於張遼之死你又怎麼可看呢?如果張遼不病死在江都,而是活的更久一些,你認為他是不是能夠率領軍隊平定江東呢?

版權宣告:
作者:Julie Selby
連結:https://sh100k.com/li-shi-shang-zhang-liao-de-cai-neng-zen-me-yang-li-shi/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THE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