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吃什麼 – 如何餵養蝌蚪吃什麼東西長大

蝌蚪吃什麼

  蝌蚪可吃的五種食物分別是青苔、麵粉製品(麵包屑)、魚飼料、煮熟的青菜碎屑、小動物的屍體(蚯蚓、蚊子)等等。蝌蚪的飼料應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養殖蝌蚪時每天定期投餵一次,不宜過多,以免飼料殘留水中,引起水質變質。  1.養殖蝌蚪時,可以給蝌蚪餵食麵包、餅乾的碎屑或碎飯粒,也可以將煮熟的蛋黃作為蝌蚪的飼料,或者是餵食煮熟的青菜,如果餵食青菜不要將青菜煮得過熟,並且要去掉纖維,這樣可以使蝌蚪更好的食用。
    2.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質齒刮食藻類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蚯蚓、甲蟲或者小蚊子等小動物的屍體,它們也會成群啃食。有些種類的蝌蚪沒有角質齒,例如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則以過濾水中浮游生物為食。此外,艾氏樹蛙蝌蚪是卵食性,母蛙會定期回來產卵餵食蝌蚪。而在食物不夠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大蝌蚪吃小蝌蚪自相殘殺的現象。

蝌蚪吃什麼
  1、卵黃:蝌蚪體內含有一些卵黃,能夠依靠這些卵黃維持生命。2、小魚蟲:可以買一些小魚蟲喂蝌蚪,但是每次不要喂太多。3、麵包屑:蝌蚪能夠吃麵包屑,因此可以買一些麵包屑來喂蝌蚪,同樣每次不宜投放太多。
蝌蚪吃什麼?

  蝌蚪是以食藻類為生,吃水中的浮游生物。蝌蚪還吃蚊子的幼蟲、乾麵條末、肉末、小魚蟲、麵包屑等。
  蝌蚪孵出三天內不覓食,依靠從卵黃中帶來的營養維持生命,過早餵食反而導致其死亡。三天後蝌蚪的活動量明顯增加,兩鰓蓋完全形成時開始覓食;
  並適當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類。剛孵出的蝌蚪,身體弱小,對外界環境敏感,特別是水溫、水質、光照。當水溫低於20℃或高於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於 8或低於6時都會影響小蝌蚪的生長,甚至造成死亡。
擴充套件資料:
  蝌蚪是兩棲類個體發育的一個初級階段,早期的小蝌蚪,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外形似魚,具有側線器官。由於口內尚未出現孔道,不能攝取食物;
  以後眼與鼻孔相繼出現;頭下有吸盤,可用來吸附在水草上。頭兩側具有外鰓,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內有分節尾肌,肌節的上下方有薄膜狀的上下尾鰭,能幫助蝌蚪在水中游泳。
  口出現後,以唇部的角質齒刮吃藻類,開始在水中獨立生活。由鰓腔內的內鰓進行呼吸,隨著肺的發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遊離的氧。

家裡養蝌蚪給它吃什麼?

  小蝌蚪可以餵食:
  1、剛孵化的蝌蚪可以餵食碎麵包屑、飯粒等;
  2、長出後腳後,就可以餵食小魚乾、碎柴魚片、蝦肉、貝肉等等;
  3、蝌蚪吃石頭上的青苔,水生藻類;
  4、蝌蚪吃魚飼料,要等到泡爛了才可以吃(不然要稍做研磨);
  5、蝌蚪吃”爛青菜〃(是煮爛,不是放到爛的喔!),讓蝌蚪容易刮食;
  小蝌蚪餵食次數:每天定期投飼料一次,不宜過多,以免飼料殘留水中引起腐敗;
  小蝌蚪換水次數:每次給食後殘留的飼料,必須用吸管清除出去,每隔一兩天清除一次。
  擴充套件資料
  蝌蚪的生長階段
  1、生長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內不覓食,依靠從卵黃中帶來的營養維持生命,過早餵食反而導致其死亡。三天後蝌蚪的活動量明顯增加,兩鰓蓋完全形成時開始覓食,按每萬尾蝌蚪投餵一個蛋黃的標準定時投餵,並適當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類。
  2、生長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後,其食量增大,生長發育加快,開始尋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強,此時飼養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飼養上必須補充餌料,以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主要以營養豐富的糊汁餌料為主,如蛋黃、玉米粉、4號粉,並輔以細嫩的藻類植物等。
  3、生長中期(20~50天):生長中期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斷增強,為促進蝌蚪消化道的儘快發育,適應兩棲類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齡後蝌蚪除投飼糊汁餌料外,應投餵植物性飼料和藻類植物,如浮萍。
  4、生長後期(50~78天):生長後期是蝌蚪轉化為幼蛙的關鍵時期,蝌蚪在此期要長出後肢和前肢,並且由水生轉化為水陸兩棲。這一時期在飼養上除投飼足夠的飼料外,還要新增少量的動物性的活餌飼料。

版權宣告:
作者:Julie Selby
連結:https://sh100k.com/ke-dou-chi-shen-me-ru-he-wei-yang-ke-dou-chi-shen-me-dong/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THE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