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幸福控股怎麼樣了 – – 華夏幸福怎麼樣
來源:一號地產 作者:任之行
一號說:反正都是裸泳,誰管潮水何時退去
10月29日晚,華夏幸福(600340.SH)釋出一則致歉公告,因其剛剛披露三季報,乍一看公告標題讓投資者著實嚇了一跳,還以為又出么蛾子。
原來是獨董公子短線交易,高買低賣還虧了四千塊。
也不要責怪投資者膽子小,畢竟華夏幸福的三季報“炸彈”剛剛才在市場上空炸響,已經引發不少人驚慌了。
因為華夏幸福穩穩戴上了一頂前三季度“虧損王”的帽子,1-9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34.56億元,同比減少284.84%。
鉅虧的背後,利息費用劇增
2021年三季度報告顯示,三季度華夏幸福實現營業收入73.54億元,同比減少62.02%,較二季度環比減少43.94%;歸母淨利潤虧39.76億元,同比減少426.56%;歸母扣非淨利潤虧37.81億元,同比減少421.71%。
三季度毛利率19.69%,同比減少14.08個百分點;淨利率-52.44%,同比下降60.15%;ROE0-12.78%。
三季度業績傾頹已是意料中事,前三季度更是慘不忍睹。
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84.22億元,同比減少49.9%;歸屬股東的淨虧損為134.56億元,同比下降284.8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133.01億元,同比下降287.25%。
A股上市公司三季報接近披露尾聲,十大虧損公司中各有各的虧法,比如豬肉股溫氏股份就虧了97億元,原因是去年買了高價豬苗而今年菜價高過肉價,一來一去間,自然虧損高企;再比如上海電氣虧損44億元,是因為陷入“專網通訊”騙局泥潭,計提應收賬款預期信用損失和存貨跌價準備所致,連高管都折了好幾位。
不過與華夏幸福一比,這些虧損大戶們就會感到自己“小巫見大巫”了。
營收上華夏幸福前9個月錄入284億元,較去年同減少283億元;但在營業總成本上,卻與去年相差無幾,今年前三季度為404億元,僅同比下降8個百分點。
營業成本中佔據大頭的不是別的,正是利息費用,今年前9個月為92.68億元,去年同期為39.15億元,增長了1.37倍。
龐大的利息費用侵蝕著有限的利潤,華夏幸福的業績能好得起來嘛?
三季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華夏幸福累計未能如期償還債務本息合計897.66億元,公司稱“正在與上述逾期涉及的金融機構積極協調展期相關事宜”。
而據華夏幸福9月4日釋出的“部分債務未能如期償還的公告”顯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累計未能如期償還債務本息合計878.99 億元。
也就是說在9月4日至30日之間,短短26天裡,華夏幸福又新增了18.67億元逾期債務,相當於每天新增7000萬元債務逾期。
同樣以9月4日為截止日期,華夏幸福控股集團披露控股集團及其下屬子公司累計未能如期償還債務本息合計918.42億元。
這樣看來,刨去上市公司的逾期債務,華夏幸福控股自身也存在著近40億元逾期債務。王文學透過間接持股持有華夏幸福控股84.5%的股權,或許相比上市公司,這才是讓王文學不堪重負的所在,畢竟這家公司的股東里沒有任何一個叫“平安”的公司。
舊債不死,新債不止,逾期就像絞索,越勒越緊。
此外還有擔保,截至10月29日華夏幸福對外擔保累計金額高達1514.45億元。
據華夏幸福10月8日披露的債務重組計劃(未經董事會審議),公司總計有金融債務2192億元。
冰山逐漸浮出水面。
貢獻史詩級“現金流災難大片”
如果說營收、淨利潤反應的是跨週期的經營狀況、存在結轉時差的話,那麼現金流則不存在結算標準等會計準則問題,基本上可以視作“實時資料”。
先來看經營性現金流。
今年1-9月華夏幸福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為-48.93億元,雖然仍然為負,但相較去年同期已經收窄,2020年1-9月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為-251億元。
雖然現金流離回正還距離尚遠,但畢竟行駛在“正確的道路上”。
不過值得的是此種好轉並不來源於“開源”,而是更多地依賴“節流”。今年1-9月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小計301億元,去年同期為449億元,同比下降32.96%。
今年1-9月經營活動流出小計350億元,去年同期為700億元,同比下降50%。
拆開來看,銷售得來的現金流從去年的433億元下降到今年的289億元,同比下降33%,與現金流入下滑比例一致,說明今年華夏幸福的銷售情況比去年更加糟糕,也預示著寄希望於銷售業績提振償還債務的路難以行得通。
而從現金流出來看,整體而言確實較去年同期減少,這其實也是因為今年銷售不力,因而與銷售相關的支出銳減,如“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專案從472億元下降到235億元;稅費支出更是從128億元銳減至54億元;職工薪酬支出也從67億元降為37億元,裁員力度可見一斑。
拆解分析之後不難看出,華夏幸福前三季度銷售疲軟,各項收入與支出指標下滑,可謂開源無力。
其次來看投資現金流。
今年前三季度,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13.9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0.77億元。原因也在於投資支出大幅減少及處置資產回籠資金。
去年1-9月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長期資產支出36.72億元,今年則只有6.91億元。顯然,去年暴雷之前華夏幸福仍維持擴張打算,今年在資產端則已無力投入。
在處置資產方面,去年1-9月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長期資產收回的現金淨額為1.28億元,今年為9000萬元。這似乎說明華夏幸福也無多少資產可供出手,否則在債務壓力如此緊張之下為何今年資產端處置不升反降?
與之類似,在收回投資收到的現金上,去年1-9月為12.20億元;今年則只有2.37億元,僅達到去年同期的零頭。
唯獨比去年增加的投資活動現金流入專案是處置子公司收到的現金淨額,到今年9月末為17.55億元,去年同期為2.41億元。
也就是說,今年華夏幸福更多依賴“賣子求生”,連像樣的資產和投資用來回籠現金流都欠奉了。
最後來看籌資現金流。
截至三季報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93.52億元,去年同期為253億元。兩相對照,今年“血虧”。這一指標直觀反映了華夏幸福的籌資能力已經被打到“谷底”。
分項來看,今年籌資活動流入現金4.97億元,去年同期為914億元。其中僅取得借款一項,去年前9個月就有731億元,今年則只有4.5億元。在吸收投資專案下,去年為183億元,今年為476萬元。
顯然無論是投資還是借貸,華夏幸福的信譽幾乎跌入深淵,再也吸引不到“金主爸爸”的青睞。
相應地,籌資活動流出現金上也大幅縮減。去年1-9月為661億元,今年為98.49億元。其中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去年前9月為397億元,今年為75.29億元;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支付的現金去年前9月為162億元,今年為11.7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籌資活動流出現金縮減不一定是因為債務減少所致,而是因為大量債務違約導致現金支出減少。
截至三季報,華夏幸福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126億元,去年同期為367億元。手上持有的現金短缺已是不爭的事實。
從現金流量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華夏幸福當下面臨的巨大壓力,銷售乏力導致經營性現金流持續為負,對外投資大幅減少及“賣子求生”或將導致未來更加難以依靠優質資產產生現金流回報,最後籌資能力信譽度下降,連去年的“金主爸爸”也不願繼續填補這個無底洞。
可以說,比起去年暴雷之初,今年的華夏幸福才真正上演一場“現金流災難現場”的大片,未來能否“過關”,真的要看包括債權人、投資人在內的各方能夠有多大的包容心與忍耐力了。
版權宣告:
作者:Julie Selby
連結:https://sh100k.com/hua-xia-xing-fu-kong-gu-zen-me-yang-le-hua-xia-xing-fu-zen/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