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是怎樣形成的沉香是如何形成的
沉香,並不簡單地是一種木材,而是一類特殊的香樹“結”出來的混合油脂(樹膠)成分和木質成分的固態凝聚物。
從植物學分類角度說,“沉香”樹是瑞香科沉香屬喬木型植物大類中的香樹品種樹木,它們生長在東南亞地區熱帶雨林及部分亞熱帶的特殊氣候和地理環境中。從歷史上來看,至少有10多個國家和地區至今仍生長著或曾經生長過某種品種的沉香樹。
一般來說,19-34度是沉香樹最佳的生長溫度,同時它雖需充足的陽光,但又不能長時間在陽光下直射,適合被裹夾在其他樹木中間生長。常見的沉香樹往往是在森林的其他大型闊葉喬木株植的間隙中紮根生長,這樣就有了一種天然避開陽光直射的庇護傘。而沉香樹的健康生長還需要有充足的水份和溼度,對土壤的要求是HP值應在6-7度之間為佳,也就是說是微酸性土壤。由此看來,沉香樹不僅是一種熱不得冷不得,曬不得又陰不得的嬌貴之物,而其沉香的形成也是一個充滿了偶然和神奇的過程。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沉香樹都能結出沉香,因為沉香形成的過程和形式也是極為複雜的。按其結成的情況不同,一般可分為六類:“土沉”、“水沉”、“倒架”、“蟻沉”、“活沉”、“白木”。
沉香木倒地後埋進土中,受微生物分解腐朽,剩餘未朽部份,為“土沉”; 倒伏後陷埋於沼澤,經生物分解,再從沼澤區撈起者,為“水沉”;因年代及自然因素,倒伏經風吹雨淋後,剩餘不朽之材,為“倒架”;沉香樹為活體時經人工砍伐,置地後經白蟻蛀食,所剩餘部份,為“蟻沉”;活樹砍伐直接取得沉香者,為“活沉”;樹齡十年以下,已稍具香氣者,為“白木”。不同品種的沉香因年份、產地、形成方式等不同其香味也各不相同,土沉味厚醇,倒架味清醇,水沉味溫醇,白木味清香,蟻沉清揚,活沉高亢。
天然結香
沉香的形成分天然結香和人工造香兩大形式。遠古時期天然的沉香樹在自然的環境中生長著,它有可能結出沉香來,也有可能從生至滅未曾結過沉香。沉香樹的莖幹,在正常情況下,未受傷前是不會結香的,只有在刀砍、蟲蛀、病腐後被一種真菌感染,才能形成香脂。完全依靠自然條件結香,需要數十年時間和上百年的時間。
野生天然沉香的成因很複雜,是在許多偶然性條件下發生的。自然界生長成熟的沉香樹,在受到傷害(雷擊、風害、蟲害、自然病變等)的情況下,出於天生的本能,會分泌出樹脂來修補傷口。據科學研究發現,在沉香樹修補傷口的過程中,黃綠墨耳真菌從沉香樹破損處入侵至體內便遭受到樹的抗體的排異,而真菌又頑強地在逆境中進行代謝,於是產生的抗體樹脂與感染的真菌共同作用,在氣候變化、溫度、溼度適合的條件下,形成一種名稱為苄基丙酮的物質,隨著慢長時間的生化程序,又會漸漸形成名稱為倍半萜和色酮類的化合物,這兩大類物質就是沉香的主要成份。
人工結香
隨著天然沉香資源的日漸枯竭,而市場需求又越來越大,天然沉香難以滿足社會需求。近年來科技的進步,使人工結香技術發展較快,有多種方法都可以使沉香樹結香,其原理主要是損傷主樹幹,刺激傷口分泌樹脂。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人工結香方法。
1、軟傷樹幹:選擇成年大樹,在距離地面約1.5米左右的樹幹上順砍幾刀,間距30釐米左右,深度4釐米左右。
2、樹幹打鐵釘:樹幹四周打入一定密度的鐵釘。
3、樹幹鑽孔:距離地面約50釐米左右的樹幹以上部位鑽孔,孔徑1.5釐米,孔距約6釐米,行距約15釐來,可穿透樹幹。
4、火燒樹幹:用布包裹樹幹,澆上汽油,點火燒傷樹幹表面。
5、半斷或全斷樹幹:距離地面約1米左右的樹幹以上部位鋸一框形傷口,深度約1/3樹幹,寬4釐米左右,傷口間距約50釐米,樹的背面可錯位處理。全斷樹幹是在距離地面約1米處攔腰鋸斷香樹,並在斷面培上泥土。
6、化學吊針傷害:在樹幹上鑽一小孔,用輸液方法將化學物質輸入樹內。
7、接菌法:樹幹鑽孔後將混有特定菌種的泥土填滿洞孔,再用塑膠薄膜封堵洞口。
但迄今為止,人工結香技術無論如何先進,所結沉香質量等級都不甚理想。因為香樹在受到各種傷害傷口感染到真菌後才開始漫長的結香行程,高品質的沉香需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千年的時間才能形成。因此,即便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都無法合成和複製出沉香的那種神奇而獨特的香韻。
版權宣告:
作者:Julie Selby
連結:https://sh100k.com/chen-xiang-shi-zen-yang-xing-cheng-de-chen-xiang-shi-ru-he/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