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檸檬心理和酸葡萄心理區別甜檸檬心理屬於哪種心理防禦機制
什麼叫甜檸檬心理
檸檬本來是酸的,為什麼說是甜的?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生活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事:考試失利了,我們就會說:早工作還早掙錢呢!本來想去一家大公司,結果被一家小公司錄取,就會說:在小公司發展的機會更多……就像那隻飢餓的狐狸,找不到可口的食物,只找到一隻酸檸檬,於是自我安慰:“這檸檬正合我哦的口味,我就喜歡吃酸的。”當自己的目標無法實現時,為了維護心理平衡,當事人會強調自己既得的利益,淡化原來的目標,以減輕失望和痛苦,這就是心理學中的“甜檸檬心理”。 遭受挫折時為自己找理由辯護、自圓其說,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因為這樣可以緩解消極情緒。但真正應對挫折卻不能停留在自圓其說。當情緒穩定後,應該冷靜、客觀地分析達不到目標地原因,重新選擇目標或改進方式方法。
酸葡萄心理與甜檸檬心理
讀過伊索寓言的人都知道狐狸吃葡萄的故事。狐狸想吃葡萄,但夠不著,狐狸為減輕自己達不到目的而產生的焦慮感,自我安慰說“葡萄是酸的”,既然是酸的,那沒有什麼好吃的,狐狸平靜地走了。借用這個故事,心理學把個體所追求的目標受到阻礙而無法實現時,以貶低原有目標來沖淡內心慾望,減輕焦慮情緒的行為稱之為“酸葡萄心理”。生活中常常可以見到這類行為。如:考學失敗,說本來就沒想上。 當個體所追求的目標受到阻礙而無法實現時,為了保護自己的價值不受外界威脅,維護心理的平衡,當事人會強調自己既得的利益,淡化原來目標的結果,以減輕失望和痛苦。這種心理反應被稱為“甜檸檬心理”。就像狐狸找不到可口的食物,卻找到一隻酸檸檬,於是自我安慰道:“這檸檬正合我的口味,我就喜歡吃酸的”。例如,考試失利,就說早工作早掙錢,真考上了經濟上就虧大了。 酸葡萄心理和甜檸檬心理都是在個體遭受挫折,無法達到目標,不能滿足願望,為減輕痛苦和緊張,保護自尊而採取的心理防禦作用,為自己找理由辯護,自圓其說。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有一定意義,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緩解消極情緒的作用。但真正應付挫折不能只停留在自圓其說。當情緒穩定後,應該冷靜的、客觀的分析達不到目標的原因,重新選擇目標,或改進努力方式。
心理學中的“酸葡萄和甜檸檬”心理是什麼意思?
甜檸檬和酸葡萄理論 酸葡萄是指人們得不到別人手中好的東西,一種自我防禦機制 就讓他認為別人的東西不好,是在緩解自己心中的不平衡 甜檸檬的道理是一樣的 就是認為自己的東西是最好的 別人的都不好,也是自己平衡自己的內心
甜檸檬心理的作用
一個人在達不到追求目標時,應該說,內心是極其痛苦的。多數人都會想辦法去除這種痛苦的現狀,否則就可能患上心理疾病,而甜檸檬效應就有這種去痛作用。因為他已放棄了原已追求的目標,已把自己的注意力、自己的感情調整到了自己重視的已實現的目標上。這雖然對實現預期目標失去了動力,但對維護心理健康來說是有作用的。這種去痛作用可以使失敗者安全地軟著陸,以免去不少後遺症。
舉例說明甜檸檬效應
在挫折心理學中,人們把個體在追求預期目標而失敗時,為了沖淡自己內心的不安,就百般提高現己實現的目標價值,從而達到了心理平衡、心安理得的現象,稱之為甜檸檬效應。這一術語來源於伊索寓言的故事:有隻狐狸原想找些可口的食物,但遍覓不著,只找到一隻酸檸檬,這實在是一件不得已而為之的事,但它卻說:“這檸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這種只能得到檸檬就說檸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現象,有人也稱甜檸檬心理或甜檸檬作用,其實質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變惡性刺激為良性刺激,以達自我心理平衡,免去自我苦惱與痛苦。這與上述的酸葡萄效應一樣,都是以某種“合理化”的理由來解釋自己所追求目標失敗時的情景,以達內心之安、心理自救的目的。其差異只在於酸葡萄效應是把所追求的目標價值變低,而甜檸檬效應是把現已實現的目標價值提高。可見,這兩種效應都是使用自尉法的結果,有時,這種效應真的起到了寬慰自己、接納自己、承認現實、自得其樂的作用,比垂頭喪氣,痛不欲生,埋怨他人、與人對抗等不知要好上多少倍。那麼,它是怎樣產生的呢?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呢?主要因素有如下幾點:一是甜檸檬效應的淡化作用。人們在追求某一目標時,有時忽略了自己的可行性條件,只是被誘人的目標所誘惑,或是隻憑自己的一腔熱血拼命追求,或是被鑽牛角尖的心理所驅使,因此,碰得頭破血流還在苦苦追索。這種韌勁對於意志堅強、胸懷大志者是需要的。但時常也會使一些人心灰意冷,因為成功者畢竟不會是百分之百。因此,有些人正視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標加以調整,調整到使自己透過努力而能達到的目標,這樣就會淡化原先預期的目標,從而使自己不會為達不到預期目標而痛心苦惱。二是甜檸檬效應的提高作用。一般來說,人們在追求某一預期目標時,對原已實現的目標,也就是現狀總是不滿足的,換言之,人們對所追求的目標給予高度的預期,賦予極高的價值。但在一時實現不了時,人們為了自尊心的滿足,不得不回到自我的現實中來,從而珍惜已擁有的,並把已實現的目標加以美化,認為這已是最好的,其他的目標是一種理想化的東西,是不現實的,即使實現不了也無所謂。這種有意誇大已實現目標價值,提高自己已有現狀從而產生甜檸檬效應的現象,就是甜檸檬效應的提高作用的結果。三是甜檸檬效應的去痛作用。一個人在達不到追求目標時,應該說,內心是極其痛苦的。多數人都會想辦法去除這種痛苦的現狀,否則就可能患上心理疾病。而甜檸檬效應就有這種去痛作用。因為他已放棄了原已追求的目標,已把自己的注意力、自己的感情調整到了現在自己重視的已實現的目標上。這雖然對實現預期目標失去了動力,但對維護心理健康來說是有作用的。這種去痛作用可以使失敗者安全地軟著陸,以免去不少後遺症。
版權宣告:
作者:Julie Selby
連結:https://sh100k.com/tian-ning-meng-xin-li-he-suan-pu-tao-xin-li-qu-bie-tian/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