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鉀血症(全)
一、概念
是指血清鉀<3.5mmol/L的一種病理生理狀態,造成低血鉀的主要原因是體內總鉀量丟失,稱為鉀缺乏症,臨床上,體內總鉀量不缺乏,也可因稀釋或轉移到細胞內而導致血清鉀降低,反之,雖然鉀缺乏,但如血液濃縮,或鉀從細胞內移至細胞外,血鉀濃度又可正常甚至增高。
二、病因和分類
(一)、缺鉀性低鉀血症
表現為體內總鉀量,細胞內鉀和血清鉀濃度降低。
1、攝入鉀不足:長期禁食、偏食、厭食,每日鉀的攝入量<3g,並持續兩週以上。
2、排出鉀過多:主要經胃腸或腎丟失過多的鉀。
⑴胃腸失鉀:因消化液丟失而失鉀,見於長期大量的嘔吐(如幽門梗阻)、腹瀉(如VIP瘤、濫用瀉藥、霍亂等)、胃腸膽道引流或造瘻等。
⑵腎臟失鉀:①腎臟疾病:急性腎衰竭多尿期、腎小管性酸中毒、失鉀性腎病、尿路梗阻解除後利尿、Liddle綜合症。②內分泌疾病:原發性或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綜合徵、異源性ACTH綜合徵等。③利尿藥:如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氫氯噻嗪、美托拉宗、乙醯唑胺等排鉀性利尿藥,或甘露醇、山梨醇、高滲糖液等滲透性利尿藥。④補鈉過多致腎小管鈉-鉀交換加強,鉀排出增多。⑤鹼中毒或酸中毒恢復期。⑥某些抗生素、如青黴素、慶大黴素、羧苄西林、多黏菌素B等。
⑶其他原因所致的失鉀:如大面積燒傷,放腹水、腹腔引流、透析、長期高溫作業等。
(二)轉移性低鉀血症
因細胞外鉀轉移至細胞內引起,表現為體內總鉀量正常,細胞內鉀增多,血清鉀濃度降低,見於:⑴代謝性或呼吸性鹼中毒或酸中毒的恢復期,一般血ph每升高0.1,血鉀約下降0.7mmol/L。⑵使用大量葡萄糖液(特別是同時應用胰島素時)。⑶週期性癱瘓,如家族性低血鉀性週期性癱瘓、Graves病。⑷急性應激狀態,可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促進鉀進入細胞內。⑸棉籽油或氯化鋇中毒。⑹使用葉酸、維生素b12治療貧血。⑺反覆輸入冷存洗滌過的紅細胞,因冷存過程中可丟失鉀50%左右,進入人體後細胞外鉀迅速進入細胞內。⑻低溫療法使鉀進入細胞內。
(三)稀釋性低血鉀
細胞外液水瀦留時,血鉀濃度相對降低,機體總鉀量和細胞內鉀症,常見於水過多或水中毒,或過多過快補液而未能及時補鉀時。
三、臨床表現
取決於低鉀血症發生的速度、程度和細胞內外鉀濃度異常的輕重,慢性輕型者的症狀輕或無症狀,急性而迅速發生的重型者症狀往往很重,甚至致命。
(一)缺鉀性低血鉀
1、骨骼肌表現:一般血清鉀<3.0mmol/L時,患者感疲乏,軟弱、乏力,<2.5mmol/L時,全身肌無力,肢體軟癱,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甚至膈肌,呼吸肌麻痺,呼吸困難,吞咽困難,重者可窒息,可伴麻木、疼痛等感覺障礙,病程較長者常伴肌纖維溶解,壞死、萎縮和神經退變等病變。
2、消化系統表現:噁心、嘔吐、厭食、腹脹、便秘、腸蠕動減弱或消失,腸麻痺等,重者腸黏膜下組織水腫。
3、中樞神經系統表現:萎靡不振,反應遲鈍,定向力障礙,嗜睡或昏迷。
4、循環系統表現:早期心肌應激性增強,心動過速、可有房性、室性期前收縮,重者呈低鉀性心肌病,心肌壞死,纖維化,心電圖:血鉀降至3.5mmol/L時,T波寬而低,Q-T間期延長,出現U波,重者T波倒置,ST段下移,出現多源性期前收縮或室性心動過速,更嚴重者可因心室撲動、心室顫動,心臟驟停或休克而猝死。
5、泌尿系統表現:長期或嚴重失鉀可致腎小管上皮細胞變性壞死,尿濃縮功能下降出現口渴,多飲和夜尿多,進而發生失鉀性腎病,出現蛋白尿和管型尿等。
6、酸鹼平衡紊亂表現:鉀缺乏時細胞內缺鉀,細胞外Na+和H+進入細胞內,腎遠端小管K+與Na交換減少而H+與Na+交換增多,故導致代謝性鹼中毒,細胞內酸中毒及反常性酸性尿。
(二)轉移性低血鉀
亦稱為週期性癱瘓,常在半夜或凌晨突然發病,主要表現為發作性軟癱或肢體軟弱乏力,多數以雙下肢為主,少數累及上肢,重者累及頸部以上部位和膈肌,1-2小時達高峰,一般持續數小時,個別可長達數日。
(三)稀釋性低血鉀
主要見於水過多或水中毒時。
四、診斷
一般根據病史,結合血清鉀測定可作出診斷,反覆發作的週期性癱瘓是轉移性低血鉀的重要特點,但其他型別的低血鉀均缺乏特異的症狀和體徵,特異的心電圖表現(如低T波,Q-T間期延長和U波)有助於診斷,病因鑑別時,要首先區分腎性(一般尿鉀多>20mmo/L)或腎外性失鉀,並對可能病因做相應的檢查,必要時測定血漿腎素活性和醛固酮水平,一般情況下,血清鉀水平可大致反映缺鉀性低鉀血症的缺鉀程度(血清鉀<3.5mmol/L表示鉀丟失達總量的10%以上。)
五、防治
積極治療原發病,給予富含鉀的食物,對缺鉀性低鉀血症者,除積極治療原發病外,應及時補鉀。
1、補鉀量
參照血清鉀水平,大致估計補鉀量:⑴輕度缺鉀:血清鉀3.0-3.5mmol/L,可補充鉀100mmol(相對於氯化鉀8.0g)。⑵中度缺鉀:血清鉀2.5-3.0mmol/L,可補充鉀300mmol(相對於氯化鉀24g)。⑶重度缺鉀:血清鉀2.0-2.5mmol/L,可補充血清鉀500mmol(相對氯化鉀40g),但一般每日補鉀以不超過200mmol(對於氯化鉀15g)為宜.
2、補鉀種類
食物補鉀:肉,青菜,水果,豆類含鉀最高,100g約含鉀0.2-0.4g,而米、面含鉀0.09-0.14g,蛋約含鉀0.06-0.09g。
藥物補鉀:⑴氯化鉀:含鉀13-14mmol/g,最常用。⑵拘櫞酸鉀:含鉀約9mmol/g。⑶醋酸鉀含鉀約10g,枸櫞酸鉀和醋酸鉀適用於伴高氯血癥者(如腎小管性酸中毒)的治療。⑷穀氨酸鉀:含鉀約4.5mmol/g,適用於肝衰竭伴低鉀血症者。⑸L-門冬氨酸鉀鎂溶液:含鉀3.0mmol/10ml,鎂3.5mmol/10ml,門冬氨酸和鎂有助於鉀進入細胞內。
3、補鉀方法
⑴途徑:輕者給予富含鉀的食物,口服補鉀以氯化鉀為首選,為減少胃腸道反應,宜將10%的氯化鉀溶液稀釋於果汁或牛奶中餐後服,或改用氯化鉀控釋片,或換用10%的枸櫞酸鉀,或鼻飼補鉀,嚴重病例需靜脈滴注補鉀。
⑵速度:一般靜脈補鉀的速度以20-40mmol/h為宜,不超過50-60mmol/h。
⑶濃度:常規靜脈滴注補鉀,靜脈液體以含鉀20-40mmol/L或氯化鉀1.5-3.0g/L為宜,需要限制補液量及不能口服補鉀的嚴重低鉀患者,可行深靜脈穿刺或插管採用精確的靜脈微量輸注泵勻速輸注較高濃度的含鉀液體。
4、注意事項
⑴補鉀時需檢查腎功能和尿量,尿量>700ml/d或>30ml/h則補鉀安全,否則應慎重補鉀以免引發高血鉀。⑵低血鉀症時將氯化鉀加入生理鹽水中滴注,如血鉀已正常,則將氯化鉀加入葡萄糖溶液中滴注,可預防高血鉀和糾正鉀缺乏症,如停止靜脈補鉀24小時後血鉀仍正常,可改為口服補鉀(血鉀3.5mmol/L,仍缺鉀約10%)。⑶對輸注較高濃度鉀溶液的患者,應持續心臟監護和每小時測定血鉀,避免嚴重高血鉀和心臟驟停。⑷鉀進入細胞內較為緩慢,細胞內外鉀的平衡時間約15小時或更久,應特別注意輸注中和輸注後的嚴密觀察,防止發生一過性的高血鉀。⑸難治性低血鉀症需注意糾正鹼中毒和低鎂血癥。⑹補鉀後可加重原有的低鈣血癥,出現手足抽搐,應及時給予鈣劑。⑺不宜長期使用氯化鉀腸溶片,以免小常處於高鉀狀態引發小腸狹窄,出血,梗阻等併發症。
版權宣告:
作者:Julie Selby
連結:https://sh100k.com/di-jia-xue-zheng-quan/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