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炎癥是怎么引起的?
大多數人身體內都會有一些炎癥。眾所周知,慢性炎癥是導致某些癌癥的根本原因,此外還會增加患其他疾病的危險。其他一些受慢性炎癥影響的疾病包括:
過敏;
老年癡呆癥;
貧血;
關節炎;
充血性心力衰竭;
糖尿病;
纖維肌痛;
高血壓;
心臟病發作;
腸易激綜合癥;
腎臟病;
狼瘡;
骨質疏松;
銀屑病;
中風。
為了減少炎癥,其中一件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是平衡飲食中的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不是身體自己可以產生的脂肪,只能通過飲食或補品獲得。可以通過了解兩種主要類型的基本脂肪酸解釋它們能夠減少炎癥的原理。
人體內有Omega-6和Omega-3兩種作用完全相反的脂肪酸。Omega-6在我們需要的時候自然產生炎癥。如果身體受到損傷,通常需要創造發炎區域促進愈合過程。我們也希望傷口一旦愈合,炎癥就立即消失,而這恰好是Omega-3扮演的角色。
飲食中應該保持這兩種不飽和脂肪酸的平衡。飲食中的Omega-6脂肪酸含量較豐富,可以在肉類,奶制品,雞肉,花生油,棉籽油等食物,以及碳水化合物處理過程中發現它。但飲食中的Omega-3含量并不豐富,少數食物來源包括雞蛋,冷水性魚類,核桃和亞麻籽等。
實際上,我們消費這兩種必需脂肪酸的數量應該是相等的。但西方飲食習慣非常不平衡,據估計,大多數人消費Omega-6和Omega-3的比例是20:1,甚至超過40:1。
版權宣告:
作者:Riley.Chou
連結:https://sh100k.com/%e6%85%a2%e6%80%a7%e7%82%8e%e7%97%87%e6%98%af%e6%80%8e%e4%b9%88%e5%bc%95%e8%b5%b7%e7%9a%84%ef%bc%9f/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