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秋海棠的病蟲害防治

四季秋海棠的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葉斑病

主要侵染四季秋海棠的葉片,由病原細菌引起。染病嚴重的植株生長衰弱,大量落葉,嚴重影響觀賞效果。染病的葉片初期出現淡綠色水漬狀的小點,而后逐漸擴大成圓形或近圓形的皰狀斑,略隆起,呈褐色至黑褐色,病部周圍組織成淡黃色或紅褐色,并有明顯的暈圈,病斑可相互連接成大斑塊,傷口處有“菌膿”流出。

后期病組織變為褐色,干枯,病葉大量脫落,直至整個植株萎蔫。該病原菌為秋海棠黃單孢桿菌。該菌隨病株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借助雨水或澆灌水傳播,多從植株氣孔或傷口侵入危害。高溫多濕、連續降雨、管理不善、土壤貧瘠時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并集中燒毀,減少侵染源;在日常的栽培管理中注意給植株通風透光,降低濕度,合理施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其抗病能力;避免人為損傷和從植株上方澆水,減少感染和傳播率;發病初期,可用30%琥膠肥酸銅膠懸劑500~600倍液,或25%溴硝醇600~800倍液,或30%倍生1000倍液,或90%土鏈霉素4000~5000倍液,或200毫克/千克農用鏈霉素,也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噴灑1次,噴藥次數視病情而定。

莖腐病

是盆栽秋海棠的常見病害,各地均有發生。主要危害四季秋海棠的莖部,也可侵染葉片。初期在接近地面的莖基部出現水漬狀的暗色小斑,而后逐漸擴大成不規則的大斑塊,并呈棕褐色軟腐狀,病組織收縮下陷。當病斑環切莖部時,植株倒伏死亡。

葉片受到侵染后,引起暗綠色水漬狀圓形斑點。葉柄被侵染后則變為褐色并腐爛。在潮濕條件下,病部可見白色絲狀物,這些便是莖腐病病原菌的菌絲及菌核。該病由真菌中的立枯絲核菌侵染所致,在土壤或病殘體上存活越冬。當氣溫適宜(20~24℃)、濕度較大時開始發作。一般春季發病較多,陰雨天、澆水過多、土壤含水量過高時,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對于病害發病普遍或嚴重的花圃,應選用有機質含量豐富的新土栽培,或用塘泥、河泥更換掉原來的舊盆土,以避免病原菌不斷積累造成持續危害。施用農家肥要充分腐熟,澆水要適量,以減少發病;可選用五氯硝基苯或多菌靈給土壤進行消毒預防,每平方米用藥5~6克;發病時可選用95%綠亨1號精品3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50%立枯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0%五氯硝基苯700~1000倍液,或65%敵克松600~800倍液,或用高錳酸鉀1200~1500倍液進行藥劑噴施防治。

灰霉病

多發生在四季秋海棠的葉片和花的邊緣,初期出現水漬狀褐色至紅褐色的枯斑,擴大后整個葉片變黑腐爛,受害部位密生灰黑色霉層。

防治方法:及時清除病株及病殘體,并集中銷毀;生長期噴灑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

根結線蟲病

受害的四季秋海棠植株生長衰弱,矮小,葉片萎蔫,嚴重時會干枯死亡。在其根上會形成大小不一的瘤狀物。瘤狀物呈乳白色至黃白色,外面包裹一層褐色膜,表面粗糙。瘤狀物是根結線蟲寄生后形成的增生物。

病原為根結線蟲,該蟲以卵、幼蟲存活在土壤中寄主植物的殘體上,在土溫達20℃以上,濕度40%時即可侵染。大多數雌蟲在性未成熟前就進入寄主植物體內,并可進行孤雌生殖,刺激植物組織形成瘤狀體,造成植物的生理機能嚴重受阻。該線蟲在溫室內可常年發生,以5、6月份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首先要對栽培土壤進行暴曬處理;用20%二溴氯丙烷消毒土壤,每平方米用藥量為5~8克,或用15%涕滅威顆粒埋入盆土的上部,視盆徑的大小而決定施藥量,一般15厘米盆埋藥0.5~1克;發病期間,灌淋10%克線磷或米樂爾液0.5~1克/平方米。

其它蟲害

危害四季秋海棠的蟲害還有薊馬、蚜蟲、粉蚧、卷葉蛾、紅蜘蛛等,

防治方法:薊馬、粉蚧、卷葉蛾可用50%殺螟松乳油1500倍液噴殺;蚜蟲可用香煙頭5克摻水75克浸泡24小時后的液體噴殺,效果很好,或用50%滅蚜松乳劑1500倍液,或25%亞胺硫磷乳劑1000倍液噴灑防治;紅蜘蛛危害嚴重或有一定數量時可用40%三氯殺螨醇乳劑20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1000~1500倍液噴殺。

版權宣告:
作者:Riley.Chou
連結:https://sh100k.com/%e5%9b%9b%e5%ad%a3%e7%a7%8b%e6%b5%b7%e6%a3%a0%e7%9a%84%e7%97%85%e8%99%ab%e5%ae%b3%e9%98%b2%e6%b2%bb/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THE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