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藥的成分與來歷

迷幻藥(LSD)的主要成分是麥角酸酰二乙胺,也經常被稱為搖頭丸,效力非常強大。它可以給視覺,聽覺,觸覺,和心靈造成不可預測的影響,包括妄想和恐懼。迷幻藥的一個特點是誘導時間可以長達10-12小時。

迷幻藥不是一種上癮的藥物,但會引起耐受力,因此反復使用需要增加劑量才可以獲得以前的效果。這種做法很危險,因為增加劑量有導致不良后果的風險。此外,不再使用它的人還會反復回味已經發生過的不良體驗。

迷幻藥是由瑞士化學家艾伯特霍夫曼首先發現的。他當時正在為一家制藥公司研究真菌麥角堿,這項工作需要合成麥角酸。由于麥角酸不穩定,霍夫曼產生一系列不同的化合物希望它變得穩定,隨后在1938年產生了麥角酸二乙胺。由于這種成分并不能解決穩定性問題,對麥角酸二乙胺的研究被暫時擱置。直到1943年才開始考慮它的其他用途。在無意識中霍夫曼將一些麥角酸酰二乙胺滴落到皮膚上,這讓他一整天都處于幻覺帶來的愉悅快感中。在確定是這種化合物產生幻覺之后,它在三天后再次攝入麥角酸二乙胺,但帶來的是非常不好的體驗。

迷幻藥最早在美國是作為治療酒精中毒的藥物使用。1963年以后,它開始在街頭上銷售,但沒過幾年就被當地政府禁止了。迷幻藥有膠囊,明膠,液體,糖立方體,和藥片形式。經常被作為搖頭丸濫用于夜總會,搖滾音樂會等場合。

版權宣告:
作者:Riley.Chou
連結:https://sh100k.com/%e8%bf%b7%e5%b9%bb%e8%8d%af%e7%9a%84%e6%88%90%e5%88%86%e4%b8%8e%e6%9d%a5%e5%8e%86/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THE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