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就用八珍粉

現在飲食的多元化以及冰箱空調的普及盛況空前。但是脾虛濕重的人數比較多,光是周圍的熟人中,就有不少脾虛的,而脾虛的方案中,其中一個方案就是食療的“八珍糕”,就我自己來說,更喜歡推薦“八珍粉”。


第一次聽說八珍粉,是在閱讀羅大倫老師新浪博客的時候看到的的八珍糕,那時候我覺得自己脾虛濕重,因為之前腳氣比較厲害。脾虛的主要症狀是白厚苔,舌體肥大,吸收不好,便溏,其他的還有脾不統血容易有出血性症狀,比如牙齦出血,皮下出血,我認為都是脾不統血表現出來的症狀。因此,我需要補脾。而且,羅博講的八珍糕,乾隆用過,慈禧也很喜歡,所以,我想這一定是個好東西。於是,我批發了八種材料各1斤,還買了一個電子秤,開始親手製作八珍粉。


按照羅大倫博士在《陰陽一調百病消》中的配方及劑量如下:


黨參30g,白朮30g,茯苓50g,薏苡仁50~100g(舌苔薄用量少,舌苔厚用量多),蓮子肉50g,山藥50g,芡實50g,杏仁50g/白扁豆30g(大便乾用杏仁,反之用白扁豆)


其中,羅博認為,山藥、蓮子、白扁豆是補脾陰的;黨參、白朮補脾陽;茯苓、薏仁祛濕;芡實是收澀的。此外,茯苓祛濕,藥性向上走,薏仁祛濕藥性向下走,這樣一來,這個方子有升有降,平和不偏。
當把這些材料打粉之後得到的就是八珍粉了,當然,如果把這些粉末分別加大米和糯米(各200g打粉),再加白砂糖做成糕點,這就是八珍糕了。
八珍糕的發明者,明朝太醫陳功實說,一個脾胃虛弱之人,如果服用八珍糕百日(注意:是百日,也就是大概三個月)以後,他就會身輕氣爽、元氣大增,其絕妙之處難以盡述。據說蘇州的八珍糕的方子是經過葉天士審定的。


既然八珍糕這麼好,我正好脾虛,就想用用看。


出於安全的考慮,一開始,我用的配方是按照標準配方來使用的。第一次不知道怎麼打粉,以為需要先炒一下,那次加了四物湯成份是當歸、熟地、川芎、白芍等,想補補血,炒了之後打的粉有些燥熱,感覺比較容易上火,因此,後來的就沒炒了。之後,我根據自己的情況,還加入了陳皮、柴胡等其他內容,有時候會加入桂枝、黃芪、百合等。有時候,我會單獨把其中補脾陽的抽出來打粉,加少量的大米熬成稀粥喝了,有時候我也會把其中補脾陰的抽出來打粉,加少量的大米熬成稀粥喝了,有時候我會把八珍粉直接用來泡開水喝,看看效果,這樣進行各種對比。最後發現,還是加大米熬粥這種方式,吃了之後,感覺下嘴唇比較滋潤。


說起下嘴唇,這一直是讓我很想不明白的事情。按說脾主嘴唇,如果脾有問題,可能會體現在嘴唇上,但是,問題在於,我上下嘴唇的情況不一樣。上嘴唇除了有一次我自己做玉靈膏,還沒蒸夠40個小時,就嚐嚐,導致了上嘴唇起了幾個水泡在左側靠嘴角附近的位置,至於下嘴唇,從來就是表層皮膚皸裂,有時候下嘴唇的皮膚很乾,有的捲皮了,這時候根本談不上美觀,於是撕掉,每次撕掉之後,很容易出血,而且嘴唇的皮膚不平整,塗個口紅也很難看,就這樣從小時候一直撕到前兩年,不過,現在基本好了,感覺比較滋潤。
八珍粉讓我感覺到了嘴唇的變化,在用標配的時候,嘴唇比較滋潤,在用補脾陰的配方的時候,也比較滋潤,但是,在只用補脾陽的內容泡水喝的時候,就是燥,於是我明白了,我的脾虛是脾陰虛。
八珍粉我大概用了半年多的時間,我發現用了之後,皮膚變得比以前白淨一點,以前臉上的膚色是紅裡透黃,有時候照鏡子,會發現臉色和脖子的顏色差異比較大。當然,現在回憶起來,發現那時候的臉色可能就是胃火旺脾虛的臉色。


FAQs: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問題:
寶寶脾虛應該怎麼辦?
我想可以用八珍粉,如果這個比例比較平衡的話,只需在脾陰虛的時候補脾陰,在脾陽虛的時候補脾陽。


如何判斷脾陰虛還是脾陽虛呢?
羅博在《陰陽一調百病消》中說:“我會根據孩子舌苔的厚膩程度,調整每一味藥的比例:舌苔厚了,就要增加薏苡仁等藥的分量,增加洩濕之力,舌苔薄了,就要增加補脾藥物的比例;然後,再根據舌質紅的程度,來增減藥物的分量,這是在補陰和補陽之間求得平衡,因為舌紅者為脾陰不足,舌質淡白者為脾陽不足。”由此可見,這個方子的比例也是可以靈活調整的。


這個方子裡面的黨參可不可以換成太子參呢?
是可以的。黨參並不是只適合大人用,太子參也並不是只適合小孩用的。我們看看黨參的性能描述:“黨參:味甘,性平,無毒,入脾、肺經,補中,益氣,生津,用於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 而太子參的性能描述如下:“太子參:味甘、微苦、性平,入脾、肺經,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用於脾虛體倦,食慾不振,病後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乾咳。”從描述來看,差異不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上火了能吃八珍粉嗎?
上火了可以清熱,然後再用八珍粉。就我們平常飲食也會時而上火熱重的,這時候清熱就行,食療的話,可以適當多吃一些綠色蔬菜,比如菠菜、魚腥草,也可以吃點蒲公英,不過在脾虛的時候,對水份的運化不是很好,因此,最好不要吃水果,等調一段時間之後,再慢慢恢復。


脾虛能吃肉嗎?
在《黃帝內經》中有這樣的文字:“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穀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之前有人問,為啥脾虛不能吃雞肉呢?一直回答起來比較牽強,但是從上面文字可以發現,雞肉屬木,在八卦裡面是巽卦,巽為風,所以,吃雞肉容易引起肝風內動,因為同氣相求,就會使木過旺,這樣會克(脾胃)土。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穀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是以知病在肉也,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這段文字指出了脾虛的出路,因為脾虛,所以需要實脾,這裡提到了牛,也就是說牛肉可以助脾。在余浩醫師寫的《萬病從根治》裡面就有這樣的一個醫案:


“從病史及診斷資料來看,這孩子是脾肺氣虛,精血不足。治療上當以調理脾肺為先,脾肺功能恢復了,抵抗力自然就強了,也就不會天天感冒,天天咳嗽了。我讓孩子喝了幾服中藥,咳嗽好了,然後再讓他喝牛肉玉屏風湯增強體質。黃芪20g、白朮15g、防風15g,這三味藥加水煎煮30 分鐘,取得1000ml藥汁,然後加入切成丁的牛肉250g,小火慢慢煨,以牛肉酥爛為度,調味後,分三天吃完。連續食用一段時間,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也就是說可以吃牛肉。上面的穀不是指的稻穀,而是指五穀。同理可知,也可以吃稷,這個“稷”的解釋是“古代一種糧食作物,指粟或黍屬。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到底是什麼,不是特別清楚,詞典裡有,但是沒有定論。


如果木旺克脾胃土,就沒有其他解決方案了嗎?不是的。我們還可以去找金來克木,這樣圍魏救趙,脾就得到解放了。 《黃帝內經》中提到:“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其穀稻,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所以,吃稻米也是可以的。


吃羊肉行不行呢? 《黃帝內經》中提到“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其穀黍,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音徵,其數七,其臭焦。”如果吃羊肉,會克金。木火刑金(有的說法認為木火是指肝火,我個人以為這裡的木火金都分別是五行的一個元素),羊肉性溫,入脾腎經,吃羊肉會溫陽,如果本身就內熱重,肝火旺加心火旺會導致肺火旺,結果會傷肺。

以下是常用肉食的功效及禁忌:
雞肉:性溫,味甘,入脾、胃、肝經,補中補脾,滋補血液,補腎益精,主治脾胃陽氣虛弱,飲食減少,脘部隱痛,嘔吐泄瀉,疲乏無力等;肝脾血虛,頭暈目暗,面色萎黃,產後缺乳等;腎精不足,腰酸膝軟,耳鳴耳聾,小便頻數,精少精冷等。禁忌:雞肉性溫,多食容易生熱動風,因此不宜過食。下列病證忌食①外感發熱、熱毒未清或內熱亢盛者;②黃疽、痢疾、疳積和瘧疾患者;③肝火旺盛或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頭暈、目赤、煩躁、便秘等。此外,能啼的閹雞和抱窩雞不能食用。


鴨肉:性寒、味甘,咸,入脾、肺、腎、胃,滋陰、補虛、養胃、利水。禁忌體質虛寒


牛肉:性平、味甘,入脾、胃經,補脾胃,益氣盤,強筋骨,化痰息風,牛肉補氣,功同黃芪。禁忌高血脂、濕疹、瘡毒、瘙癢、肝腎炎者


羊肉:性溫、味甘,入脾、腎,益氣補虛、溫中暖下、補腎壯陽、生肌,是體質虛弱人之滋補佳品。禁忌流行性感冒、急性腸炎、高血壓者

豬肉:味甘、咸,性微寒,入脾、胃、腎經,補腎滋陰,養血潤燥,益氣,消腫,用於腎虛羸瘦,血燥津枯,燥咳,消渴,便秘,虛腫。禁忌濕熱偏重、痰濕偏盛,舌苔厚膩,痰滯內蘊者


從上面列表可以看出,各種肉食有自己的特點、功效和禁忌,因此,在使用時,需要對照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版權宣告:
作者:Julie Selby
連結:https://sh100k.com/%e8%84%be%e8%99%9b%e5%b0%b1%e7%94%a8%e5%85%ab%e7%8f%8d%e7%b2%89/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THE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