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為經濟學?

行為經濟學是一門研究心理學對經濟決策所做影響的學問。換句話說,人的情緒和思想會影響他們對錢的決定。亞當·斯密是最早支持這一概念的人之一。19世紀,在更合理的方法被實施時,行為經濟學隨后被忽視。但到了20世紀,人們對心理學在經濟學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行為經濟學有三個主要觀點。首先是人們的行為通常基于“拇指規則”,而不是理性思維。拇指規則是一個大多數情況下多半是真的原則。這習語的經濟實例是“物有所值或一分錢一分貨”。盡管大多數是如此,但便宜商品有時也與價格最高的品牌產品一樣好。盡管在這種情況下用便宜價格買好產品具有合理性,然而,大多數人會買更貴的產品,認為它更優越。

第二個觀點是人們考慮問題時會受問題如何表現影響。這被叫做框架(Framing)。框架能在商店做廣告促銷時看到。例如,售價39.9元的產品A賣的不好。因此兩家商店分別找出一種通過每周廣告宣傳單以盡快賣出產品A的方法。第一家商店的廣告是降價75%。第二家商店是原價降低30元。現在,這兩家商店的產品A都賣9.9元。但到第一家商店的買家比第一家多,因為降價75%聽起來比減價30元多。從這個實例可以看出如何打折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

行為經濟學的第三個觀點是市場無效性,解釋了在有些事情超出預期時發生的結果。這一概念適用于股票市場。市場效能是指價格反映所有可獲得股票信息的概念,沒有投資者能在其他投資者之前知道要發生什么。而市場無效性恰好以非理性方式挑戰這一觀點。一個實例是賣出高估股票,并用這些錢買入低估股票。如果做的正確,即使看起來似乎不合理,投資者也能從這種方式賺一大筆錢。

另一個行為經濟學的概念是放牧和群體思維,說明人們會追隨當下流行的事情,以群體方式思維代替個人。例如,人們在經濟出現衰退跡象時出售股票并清空銀行賬戶會引發恐慌。其他人看到也會這樣做,這只會繼續傷害經濟。人們可能在理性上明白做這些事情會使經濟更糟,但由于每個人都這樣做,他們也如此做。

行為經濟學能解釋經濟繁榮和困難時期,并能預測人們在每個時期的反應。人們在任何時候都基于心理學做出財務決策。在考慮經濟趨勢時,應將這種情緒化決定考慮進最真實的觀點。

版權宣告:
作者:Riley.Chou
連結:https://sh100k.com/%e4%bb%80%e4%b9%88%e6%98%af%e8%a1%8c%e4%b8%ba%e7%bb%8f%e6%b5%8e%e5%ad%a6%ef%bc%9f/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THE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