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輻射是什么?

中子輻射是一種電離輻射形式,最常見于核反應堆和核炸彈。它是由中子(原子核與質子一起構成的中性亞原子粒子)組成。除氫以外,能在所有元素核心發現中子。中子輻射有健康風險,被視為繼α粒子、β粒子和伽馬射線之后的第四種主要輻射類型。

中子輻射和中子本身是在20世紀30年代,由詹姆斯·查德威克,沃爾特·博特和赫伯特·貝克爾等人通過實驗發現的。用α粒子轟擊金屬鈹會釋放輻射。查德威克的精心工作證實了中子的存在,并因此而獲得193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世界歷史上扮演最重要角色的中子輻射來自1942年,當時世界上第一座核反應堆“Chicago Pile-1”在芝加哥大學體育館建成。科學家在理論上認為用中子轟擊不穩定的鈾原子核能釋放能量。此外,通過分裂這些鈾原子核,會開啟一種自持續連鎖反應。這是核彈的最終形式,極其快速的核反應序列導致濃縮鈾核心持續釋放大量原子能量,足以摧毀整個城市。實際上,在20世紀40年代之前,只有少數科學家能想象到有這樣一種強大的爆炸或能量源存在,更不用說普通民眾了。

中子輻射有被其目標材料吸收,并轉變為放射性的傾向。在核爆炸期間產生的大多數放射性物質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形成。在人暴露于太多中子輻射時,它會把肉體轉變為放射性,迅速殺死該不幸的人。這也是中子炸彈背后的原理,一種用相對較小的熱或光釋放大量中子輻射的武器。中子彈通過核爆炸殺死人和動物,但能保持結構完好無損。

版權宣告:
作者:Riley.Chou
連結:https://sh100k.com/%e4%b8%ad%e5%ad%90%e8%be%90%e5%b0%84%e6%98%af%e4%bb%80%e4%b9%88%ef%bc%9f/
來源:SH100K – 生活百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THE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