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特曼在1916年首先觀察到生蛋清的毒性,(大量吞食生蛋清可出現生物素缺乏癥),博厄斯于1927年發現某些食物對它具有保護作用,生物素是作為一個被保護因子而分離出來的。在1936-1943年之間測定了它的結構并進行了合成。
生物素是一種抗皮膚炎癥因子,為動物懷孕、授乳與發育所必需。人類因可由腸道細菌合成,故維生素H缺乏癥極少見。1毫克的生物素甲酯,相當于27000單位的維生素H。
生物素存在于所有的動物組織中,肝、腎、蛋黃、酵母、胰臟及牛奶中含量較高,因此是極好的食品來源。此外,蔬菜、谷類、硬果及花粉中也含少量,它常與氨基酸結合成結合型而存在于各種生物中。
生物素共有八種不同的異構體,據目前所知其中有兩種即α-生物素及β-生物素存在于自然界中,都具有相同的維生素活性。
它是一種無色針狀結晶體,微溶于冷水,能溶于乙醇,但不溶于乙醚、氯仿中,其分子量為244.3,在酸性溶液中能耐高壓加熱,在堿性溶液中加熱容易破壞,它易被氧化而失去生理活性。